日前,宣化區賈家營鎮西深溝村的一排排光伏發電板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這里不是普通的光伏發電項目,還藏著現代化的羊舍呢。”宣化區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宣化區立足自然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優勢,培強扶壯光伏發電、特色種養、生態旅游等優勢產業,為當地群眾增收解除了“后顧之憂”。
培強特色農牧產業集群
長期以來,該區以玉米、谷黍、雜糧、生豬、肉羊等為主的傳統種養殖業存在著布局分散、經營規模小、單位土地產出率低、產業鏈條短等短板和弱項。針對這一現狀,該區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全產業鏈打造、全價值鏈提升的發展思路,構建以張雜谷種業為核心,以生豬、蔬菜、肉羊為主導,以葡萄、蛋雞、城郊農業和雜糧等為補充的“1+3+X”特色農牧產業體系,在強鏈、延鏈、補鏈上下足功夫,促進了全區農業主導產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
兩年來,該區累計整合財政涉農資金9600萬元,實施假日綠島、精科農業、金源牧業等產業鞏固提升項目12個,重點支持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和生豬、肉羊飼養等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發展;組建技術服務團隊,從張家口市農科院和河北北方學院特聘專家6名,遴選評定區級專家13名、鄉(鎮)級專家146名、村級產業指導員167名,構建起區、鄉、村三級技術服務網絡,面向廣大農戶組織開展了生豬、肉羊、張雜谷等農業技術培訓,為群眾長期穩定增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2014年,該區扶持成立張家口蘭海畜牧養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蘭海牧業”),帶領當地群眾大力發展專業雜交育種、高端肉羊育肥、光伏發電、有機肥生產與加工。為帶動農民增收,該區專門組建了幫扶重點項目和企業工作專班,幫助蘭海牧業創建了“股份合作+代養+務工”模式,構建“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新型養殖技術培訓、新品種雜交育肥和肉羊新品種的推廣合作,與農戶簽訂養殖協議,實行統一供種、統一防疫、統一銷售,保證母羊的生產效率,降低了農戶養殖風險。
提質增效光伏發電產業
該區將發展目光瞄準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光伏資源,積極推行“四方聯動”機制,建成1座30兆瓦集中式光伏電站、48座村級電站及13座屋頂電站,去年累計發放收益2616.05萬元。同時,該區扶持蘭海牧業有效利用羊舍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探索形成了“屋頂發電、屋內養羊、羊光互補”產業模式。
“我年齡大,出去打工有困難。以前,家里種點兒玉米也賣不了幾個錢,現在,到蘭海牧業打工,一個月就能掙3000元。”賈家營鎮西深溝村村民宋善春說,在家門口打工有了穩定收入,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近年來,蘭海牧業積極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農戶就近務工,累計解決季節性用工900余人次,發放工資累計達97.2萬元。
擦亮京張旅游宣化名片
該區舉全區之力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宣化節點,持續推動假日綠島景區、桑干河大峽谷景區、國玉陶瓷文化博覽園、趙川體育小鎮、蓮花葡萄小鎮、天籟谷休閑旅游度假區等11家重點景區提檔升級。
2021年以來,該區鄉村旅游游客接待數量累計突破50萬人次,實現鄉村旅游收入2592萬元。旅游產業帶動鄉村地區增收行政村25個,增收人口達2127人。
自從依村而過的桑干河大峽谷開發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后,王家灣鄉謝家灣村、栗家灣村的村民在區、鄉兩級政府的幫助下,建起了“農家樂”14家,靠特色民宿、特色農產品等多種經營方式吃上了“旅游飯”,再也不用為增收沒門路發愁了。( 孫明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