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消費 > 正文

國內期貨市場上動力煤主力合約再度走跌

來源:中國能源網2021-08-17 14:45:09

8月16日,國內期貨市場上動力煤主力合約再度走跌。截至下午收盤,主力合約2201報收762元/噸,較5月中旬922.8元/噸的高點,跌幅已超17%。

動力煤市場弱勢延續

近期動力煤期貨市場的弱勢,與現貨市場供需密切相連。

國內部分地區疫情影響下,煤炭跨省運輸環節受限,產地庫存回升,價格持續走弱。

據榆林煤炭交易中心消息,目前榆林煤炭市場整體趨于穩定,煤價繼續小幅回落。其中榆陽區煤價回落20-30元/噸,橫山區域中小煤礦煤價回落10-20元/噸,神木區域個別煤礦一次性下調價格40元/噸,府谷區域整體價格趨于穩定,個別小礦連續2天回調價格。今日,陜煤大礦洗塊煤競價,最高成交價較上期回落21元/噸。港口方面,據貿易商反饋,上周現貨價格跌幅有限,港口5500大卡煤價1040報元/噸,5000大卡報930元/噸,周內單噸跌幅約30元。

生意社數據也顯示,8月16日國內港口5500大卡動力煤中,秦皇島港報1060元/噸;京唐港報1050元/噸;唐山曹妃甸報1050元/噸。

湖南省商務廳數據顯示,2021年第32周(8月4日-8月10日),湖南省煤炭市場價格連續第四周下跌,市場庫存處于歷史低位。當周,湖南省煤炭銷售均價833.06元/噸,較前一周下跌9%。其中,無煙煤銷售均價865.5元/噸,較前一周下跌11.1%;煙煤銷售均價816.84元/噸,較前一周下跌7.8%。

國家發改委近日公布顯示,全國煤炭產量明顯增加,需求持續回落,電廠供煤已經大于耗煤。

調度數據顯示,8月10日全國統調電廠供煤740萬噸,創夏季歷史新高,比前期正常水平增加近60萬噸;耗煤720萬噸,比峰值回落近30萬噸。生產方面,晉陜蒙煤炭日產量環比7月同期增加近80萬噸。需求方面,“七下八上”夏季用煤高峰期接近尾聲,煤炭需求總體呈持續回落態勢。

保供穩價促供給增長

2021年5月中旬,國內動力煤主力合約2201價格達到922.8元/噸,較年初585.8元/噸左右的低點大漲超300元/噸。

2021年5月至6月,受安全事故頻發等因素影響,國內煤礦安檢力度趨緊,部分煤炭上市公司相繼發布所屬礦井政策性停產的提示性公告,煤炭供給量進一步出現縮減。

不過入夏后,受下游發電企業需求超預期刺激,煤炭緊缺情況逐步凸顯。7月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綜合司聯合印發通知,鼓勵符合條件的煤礦核增生產能力。

其中,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日前聯合下發的通知要求,內蒙古、山西、陜西、寧夏、新疆等5省區對15座聯合試運轉到期處于停產狀態的煤礦辦理延期手續,同意聯合試運轉時間再延長1年,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增產增供。15座煤礦涉及產能合計4350萬噸/年,已全部復產,預計每日可穩定增加產量15萬噸。

此外,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還聯合印發通知,鼓勵符合條件的煤礦核增生產能力,對煤礦產能核增實行產能置換承諾制。通知明確,2022年3月31日前提出核增申請的煤礦,不需要提前落實產能置換指標,可采用承諾的方式進行產能置換,取得產能核增批復后,在3個月內完成產能置換方案。

榆林煤碳交易中心消息顯示,近日發改委批復了山西、內蒙、黑龍江各一家煤礦的核增產能方案,其中,山西孫家溝煤礦產能由120萬噸增至300萬噸、內蒙古塔拉壕煤礦年由600萬噸增至1000萬噸、黑龍江省興安煤礦年由30萬噸增至45萬噸。

陜西榆神地區5家煤礦也申請增產。其中,益東煤礦由120萬噸增至400萬噸、東川煤礦年由150萬噸增至210萬噸、隆德煤礦年由240萬噸增至500萬噸、惠寶煤礦由240萬噸增至300萬噸、神樹畔煤礦年由120萬噸增至330萬噸。合計增產770萬噸。目前5家煤礦的增產已獲批。

需求旺季下短期難大跌

煤價前期出現異常高價,受今年發電需求旺盛影響明顯。

國內疫情防控成效凸顯帶來的經濟復蘇,疊加今夏高溫持續,全國日用電量始終保持在高位,比去年同期有10%左右的增長。受高溫天氣影響,西南、華中等省市,四川、重慶、湖北、陜西等省用電負荷創出歷史新高。重慶電網最高負荷比歷史最高值增長了200萬千瓦,增長率達到8.35%。

8月12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7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等數據顯示,7月份,全社會用電量持續增長,達到775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8%,較2019年同期增長16.3%,兩年平均增長7.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0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0%;第二產業用電量50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3%;第三產業用電量142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6%;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16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3%。

8月1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7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今年以來,由于經濟持續恢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國內輸入性壓力加大。近兩個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明顯上漲的態勢開始趨穩。5月份、6月份、7月份PPI同比分別上漲9%、8.8%、9%,所以價格漲勢在趨穩,說明在面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輸入性壓力下,國內保供穩價不斷發力,價格開始走穩。其表示,國內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和國際市場聯系非常緊密。總的來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中信期貨近日分析也表示,動力煤供給方面,主產地能源整頓常態化,加之環保問題影響,產能大幅擴張難度較大,超產問題基本難以實現,市場供應量保持平穩,保供應政策再次推出,執行到位情況仍值得持續關注。需求方面,制造業景氣度維持,工業用電基數仍然穩定,且高溫天氣持續,制冷需求導致用電日耗維持高位,消費需求處于旺季。

總體來看,主產地產銷平穩,長途調運因疫情受限,疊加大秦線天窗期,產地發運短期略受影響。走出極端天氣,港口調運恢復,庫存繼續回落,部分露天礦逐步復產,供給端壓力邊際增加,下游電廠日耗趨勢見頂,需求預期回落。短期來看,供需矛盾預期緩解,政策調控繼續影響煤炭市場交易,預期市場或將處于寬幅震蕩格局。

夏季用電旺季尚未結束,發電需求高企背景下,動力煤短期或難有大跌行情。(趙黎昀)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