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半年GDP同比增長13.4%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38元 同比實際增長9.8%
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昨天發布了上半年北京經濟運行數據。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上半年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228.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3.4%,比一季度回落3.7個百分點,與2019年同期相比,兩年平均增長4.8%,高于一季度0.2個百分點。
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朱燕南表示,上半年全市持續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經濟呈現穩步恢復、穩中向好態勢,預計下半年隨著北京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升級、新動能繼續成長、市場主體更趨活躍,北京經濟有望保持繼續向好的態勢。
生豬產能持續恢復
上半年出欄數增長1.2倍
朱燕南介紹,上半年北京農業生產總體穩定,生豬產能持續恢復,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也逐步恢復。
數據顯示,上半年北京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7.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8%,兩年平均下降12.3%;其中,農業(種植業)產值在糧食、蔬菜增產帶動下,同比增長21.8%,兩年平均增速由降轉升,增長4.6%;生豬產能持續恢復,出欄和存欄數分別增長1.2倍和54.5%。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逐步恢復,接待人次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66.1%,高于一季度2.3個百分點,實現收入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近9成。
根據此前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北京市夏糧總產量6.9萬噸,比2020年增長47.6%。今年,北京市夏糧播種面積19.6萬畝,比2020年增加6.9萬畝,增長54.3%。其中冬小麥播種面積19.5萬畝,比2020年增加7.2萬畝,增長58.5%。
根據對全市13個涉農區的調查,2021年全市夏糧單位面積產量349.0公斤/畝,比2020年減少 15.9公斤/畝,下降4.4%。其中冬小麥單位面積產量349.7公斤/畝,比2020年減少18.8公斤/畝,下降5.1%。全市夏糧總產量6.9萬噸(13716.3萬斤),比2020年增加2.2萬噸(4424.0萬斤),增長47.6%。其中冬小麥產量6.8萬噸(13642.5萬斤),比2020年增加2.3萬噸(4576.1萬斤),增長50.5%。
新經濟增加值
占GDP比重已超四成
北京市統計局昨天發布的數據顯示,北京市重點行業基礎穩固,醫藥、電子等支柱行業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上半年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合計超過8成。此外,北京的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量分別增長79.1%和32.0%;金融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優勢行業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五成,對服務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五成。
從新經濟看,上半年北京市實現新經濟增加值7870.8億元,按現價計算,同比增長26.1%,兩年平均增長13.2%,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0.9%,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從新基建看,新基建投資同比增長34.6%,快于全市投資25.4個百分點,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9.4%,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5G建設、車聯網、數據中心等領域加快布局。
昨天發布的數據還顯示,市場對預期穩中向好,上半年北京市新設企業11.6萬戶,同比增長63.4%,兩年平均增長12.5%,高于一季度1個百分點。這其中,占比超四成的科技型企業同比增長62.6%,兩年平均增長16.8%。企業預期向好的背后則是北京企業生產經營的好轉。上半年,北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自年初以來同比成倍增長,前5個月同比增長2.2倍,兩年平均增長64.9%;企業收入利潤率為12.0%,分別高于一季度和上年同期1.8個和6.9個百分點。北京的服務業利潤也增長明顯,上半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51.2%,兩年平均增長13.4%;企業收入利潤率為14.8%,分別高于一季度和上年同期4.9個和4.5個百分點。
另外從居民消費者信心指數顯示,二季度北京消費者的信心指數也繼續處于高位區間運行。
保障性住房建設穩步推進
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65%
北京市統計局昨天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北京市商品房施工面積13082.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9.3%,其中住宅施工面積6381.4萬平方米,增長12.8%。與此同時,上半年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設穩步推進,新開工面積占商品房新開工面積的49.3%。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488.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5.0%,兩年平均增長12.3%。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38元,同比名義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6.1%;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4.4%。四項收入全面增長:工資性收入同比名義增長12.8%,經營凈收入同比名義增長14.9%,財產凈收入同比名義增長9.0%,轉移凈收入同比名義增長4.0%。(張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