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將迎來碳中和投資的引爆點,高盛集團預計2021年可再生能源的開支將首次超過石油和天然氣。
在這種背景下,清潔能源等相關基金獲得大量資金涌入,熱門基金一年多時間規模飆漲14倍,投資指數開始擴容。同時,更為激進的捐贈基金開始剝離原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能源資產。碳中和、零排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投資。
規模飆漲10倍 指數擴容帶來投資機會
歐美上市的iShares 全球清潔能源 ETF 總資產已從2020年年初的7.6億美元飆升至目前108億美元。在美國總統拜登去年11月當選總統之后,資金流入大幅增加,而且基準指數在2020年期間上漲了140% 。
目前美國市場上投資于非化石燃料能源 ETF的資金總額45% ,都追蹤僅有30只股票的標準普爾全球清潔能源指數,由于資金熱潮涌入太快,這導致了相關股票的急速上漲,基金持股比例不斷走高。法國興業銀行指出,這只百億規模的ETF 目前擁有指數成分股中,6只股票8% 以上的股份,8只股票市值的6%以上。
與共同基金在規模過大時暫停申購不同,只要有投資者需求, ETF 就不得不繼續買入。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標準普爾正準備擴大該指數的投資范圍。擬議中的指數擴容,將加速擴大新能源股票范圍,大大降低成分股的集中度和流動性問題,使得該指數更容易在未來的大型 ETF 中復制。
機構推測該清潔能源指數擴容將于今年4月份開始,將“大幅改變指數構成和成分權重”,成分股數量將增至77家左右。經測算,一旦指數調整,相關綠色能源、清潔能源基金需要向維斯塔斯風力系統、奧斯特德等公司投入逾4億美元,并向中國龍源電力、 新疆金風科技(002202)和保利協鑫能源等中國企業注入大筆資金。
標準普爾還指出,打算在4月份修訂后進行進一步磋商,有可能將清潔能源指數擴展到海洋能源、替代燃料、能源儲存、能源效率和智能電網等領域。
全球進入碳中和關鍵時期
資金追逐清潔能源基金的熱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一屆美國政府對綠色能源在態度上的轉向。拜登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任命氣候活動人士擔任政府高級職位,并發布了一系列行政命令,證實了他將氣候問題作為政府活動中心議題的決心。
近日,拜登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參加他于下月主持的40國領導人氣候危機峰會。預計將為11月在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奠定基礎。
拜登在競選承諾投入2萬億美元建設一個”清潔”的國家基礎設施,從而創造數百萬個新的就業機會,推動創新和經濟增長。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到2035年,美國將實現100% 的碳中和發電――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
具體來看,拜登的首批措施包括,將聯邦政府和美國郵政局使用的60多萬輛汽車全部更換為電動車。實施所謂的“社會成本制度”作為政府日常決策的指導標準,目前將“社會成本”也就是碳排放定價為每噸51美元。華盛頓每年政府支出約為6000億美元,政府采購納入碳排放考量,將對供應商以及產業鏈產生巨大的溢出影響。
另一方面,最注重環保議程的歐盟還在持續發力。為了應對投資挑戰,全球最大的多邊貸款機構歐洲投資銀行轉變成為某種意義上的歐盟氣候銀行 ,歐洲投資銀行承諾在未來十年支持1萬億美元的氣候行動和環境可持續性投資。
歐盟委員會早在2019年12月提出了歐洲綠色協議。作為歐洲的新增長戰略,它旨在通過引導歐盟向更節約資源、更具競爭力的經濟轉型,最終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和溫室氣體零排放。
基金開始剝離化石能源資產
更為激進的碳中和策略是直接剝離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上市公司資產。
絕大多數美國機構投資者拒絕退出煤炭市場,與歐洲形成了鮮明對比。在歐洲,排除化石燃料公司的做法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支持。
近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承諾,將在今年12月底之前出售其15億美元捐贈基金旗下所有上市交易的化石燃料公司,其中包括172家化石燃料公司的持股,總資產約為1500萬美元,相當于該基金資產的1% 。此外,三一學院捐贈基金中私募股權投資組合中的所有化石燃料公司,也將在5至10年內出售。就在幾個月前,管理著35億美元資產的劍橋大學捐贈基金也表示,將拋售化石燃料,承諾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不僅僅只有捐贈基金,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也早已開始行動。在其最近發售的新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中,他講述了如何轉變思維,決定剝離化石能源資產的過程。蓋茨在書中寫道: 2019年,他剝離了所有直接持有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股份,管理蓋茨基金會捐贈基金的信托基金也出售了相關資產。
一些基金會甚至開始剝離其發家致富的原油資產。由石油巨頭洛克菲勒的財富創立的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早在2014年就宣布剝離化石燃料。該基金會2020年的資料顯示,在基金開始剝離相關化石能源資產五年后,目前只有0.05% 的相關敞口,遠低于之前的6.6% 。
不過,公開披露的蓋茨基金會控股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該基金會仍有超過1億美元的資金投資于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股票和債券,包括??松梨?、雪佛龍公司等。但相關發言人指出,這是受委托的第三方投資基金經理持有的資產。
碳中和開資新紀元 推動五大投資方式轉變
中國基金報記者 姚波
碳中和正成為塑造全球新型投資模式的有力工具。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開始把氣候變化作為投資策略的重心,以更加積極的方式介入上市公司的環保決策。
碳交易量呈指數級增長,隨之而來的是與氣候相關的金融市場快速發展,如已經突破5000億美元的綠色債券今年有望突破萬億美元規模。蓬勃發展的碳交易市場,基金的參與度快速提高,一些小規模ETF幾個月時間規模就暴增20倍。
大量的金融工具被用于實現碳中和,這不僅會徹底改變市場對于能源和金屬的需求關系,還將進一步促進ESG基金繁榮。
傳統基金投資方式轉變
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董事長芬克在2020年的《致首席執行官的公開信》中宣稱: “我們正處于金融業根本性重塑的邊緣。”與此同時,貝萊德宣布把氣候變化作為其2021年投資戰略的核心。
這家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已開始將化石燃料公司從資產中剝離,貝萊德持有200家生產或燃燒煤炭的公司,價值840億美元。貝萊德出售相關資產的一個標準是,其可自由支配的主動管理投資組合中,逾25% 的收入來自熱煤的上市公司。
貝萊德表示: 企業將制定明確的策略和行動計劃,以管理氣候風險,并抓住全球能源轉型帶來的機遇。目前,貝萊德約有5.7萬億美元的資產為跟蹤基金,計劃在2050年前實現碳排放碳中和。
貝萊德在積極管理的道路上也越走越遠。在2020年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因為氣候相關問題,貝萊德對 69家公司的管理層投出了反對票。貝萊德還打算在2021年加強與1000多家碳密集型企業合作。
綠色債券資產蓬勃發展
碳中和也在尋找進入固定收益市場的途徑。為了幫助向低碳經濟過渡,依賴煤炭的波蘭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批綠色主權債,這距今只有短短五年時間。環境金融公司的數據顯示,2020年,包括綠色債券和社會債券在內的可持續債券發行額達到了創紀錄的5300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了63% 。瑞典銀行 SEB AB 估算,今年全球符合可持續發展標準的債券發行規模將達到至少1萬億美元。
可持續融資需求的攀升顯示出,各國政府和企業通過債券融資等手段,為緩解氣候變化提供資金支持,其中,用于支持風力或太陽能發電的綠色債券占主導地位。除此之外,現在還有包括用于支持海洋項目的藍色債券、用于生物多樣性的自然債券,以及用于實現碳中和的碳中性債券。對于越來越多受到道德規范約束的專業基金而言,擁有更多選擇是一種福音。
法國巴黎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可持續發展研究全球主管奧托表示,政府為從疫情中復蘇而采取的刺激措施,以及全球多國實現碳中和的決心,會持續推動這一趨勢,并促成今明兩年可持續發展相關貸款和主題債券的急劇增加。
近幾個月來,中國各銀行首次發行了藍色和碳中性債券。拉丁美洲的垃圾級公司也加入了歐洲的可持續發展債券的熱潮。巴基斯坦正在尋求債務減免,方法是向野生動物保護區提供自然債券,而世界銀行可能首次提供野生動物保護債券,用以保護非洲的犀牛。
開啟金屬替代原油的超級周期
近幾年的快速增長證明,新能源汽車不僅被證明經濟上越來越有競爭力,且在全球范圍內可普遍推廣。2014年,全球只售出了30萬輛電動車(包括混合動力)。2020年,不過短短7年,這一數字增長10倍,電動車銷量是310萬; 2021年,這個數字預期會增長到450萬。
新能源汽車在近幾年得到較快的發展,為減少石油等傳統能源消耗奠定基礎。據測算,因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疊加疫情減少出行等因素,2020年全球對石油的需求每天減少了100萬桶。
專家預測,減少對石油的需求后,新能源的發展會提振對金屬的需求,且對金屬的需求有望可以持續數年或數十年。如果全球進入一個金屬需求提振的超級周期,它將會促成形成一個更清潔的能源循環,有可能使相當一部分全球經濟脫碳。
全球金屬生產商將從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電氣化需求中獲益。彭博新能源研究機構估計,在未來幾十年,全球清潔能源和交通部門的銅需求將翻一番,達到每年近500萬噸,這一躍升將促進金屬行業出現實質性增長。
ESG進入發展快車道
綜合考慮經濟回報以及社會和環境利益的ESG 投資,在過去4至5年里穩步增長,尤其是在氣候變化方面發展較快。疫情爆發之后,全社會更加意識到生態破壞會形成難以預料的公共衛生危機,可持續投資必要性進一步凸顯。同時,ESG 投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受到投資者的歡迎, ESG 基金在2020年的表現也優于傳統基金。
ESG基金的步伐也在加快。最近幾周,瑞銀資產管理公司在其投資組合中增加了低碳基金和社會投資基金。普信集團也推出旗下第一只影響力基金,該基金將與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保持一致。
銀行和基金公司進軍 ESG 的主要動力來自機構利益相關者,他們希望對可能影響股價的信息進行更大程度的披露,從而減少資產的風險暴露。從香港交易所推出的專門針對環境、社會公益金融產品的新平臺,到跨國投資銀行巨頭高盛承諾到2030年實現碳中和,都有這方面的考慮。
貝萊德投資研究所所長博伊文指出,氣候變化對投資構成潛在風險,對于正在向碳中和過渡的公司來說可以危中尋機。貝萊德投資研究所預測,如果全球有序地向碳中和過渡,可能會導致累計產出增長近25% ,由于行業的氣候風險不同,技術和醫療保健受益程度高于能源和公用事業。
碳交易市場投資機會涌現
蓬勃發展的碳交易市場中,碳排放價格快速上漲, 目前,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場的碳排放許可證飆升至每噸40歐元以上,這一價格能夠有效激勵電力公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碳排放價格的走高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場外投資者。
歐盟的碳排放交易系統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覆蓋了歐盟11000家公司,占歐洲總排放量的近一半。根據 Refinitiv 的數據,2020年該交易市場的碳排放交易量超過80億噸,占全球總量的五分之四。直接碳與碳循環的相關公司仍然是主要市場參與者,但投資基金參與力度正在逐漸加大,他們在多頭頭寸中的比例從2020年2月的4% 提高到一年后的7% 。
一些投資于碳排放額度的基金規??焖倥蛎?。在過去的六個月里,主要投資于排放額度的 KFA 全球碳排放 ETF 的資產已經從300萬美元躍升至6000萬美元,規模增長20倍。
歐盟意識到,只有當碳排放價格超過20歐元時,電力公司才會開始從煤炭轉向低碳天然氣,因此歐盟在2019年承諾每年消除一大部分過剩的許可證。歐盟還將2030年的減排目標從1990年的40% 提高到55% 。盡管去年整個歐元區去年排放量下降了9% ,但這兩個看多信號刺激下,該市場的碳排放價格卻在不斷上漲。
(記者 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