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商、建設、交通等多家銀行披露2020年報,銀行系基金公司去年的營收情況浮出水面。工銀瑞信基金表現突出,去年取得近20億元凈利潤,創成立以來最高盈利紀錄。
銀行系公募盈利曝光
工銀瑞信大賺近20億
根據工商銀行2020年年報,其控股的工銀瑞信基金管理資產總規模1.41萬億元,全年實現凈利潤19.73億元,而這一盈利數字也是工銀瑞信基金成立以來的最高紀錄。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工銀瑞信非貨幣基金規模為3210.3億元,同比增長62%,在全行業排名第11,與2019年相比沒有變化。
此外,建信、交銀施羅德等銀行系基金公司2020年營收成績單也集中亮相,盈利情況喜憂參半。
交通銀行2020年年報披露,交銀施羅德基金報告期實現凈利潤12.6億元,同比增長約114%。交銀施羅德也是已披露盈利數據的基金公司中唯一一家凈利潤同比翻倍的。
年報顯示,交銀施羅德基金近5年權益投資主動管理收益率行業排名2/80。截至報告期末,管理公募基金規模3395億元,較上年增長54.25%。
根據浦發銀行年報,浦銀安盛基金管理資產規模5536.65億元。報告期實現營業收入9.7億元,凈利潤3.03億元,相比2019年,凈利潤下降6.77%。
建信基金2020年凈利潤也出現下滑。建設銀行2020年年報顯示,建信基金管理資產總規模1.36萬億元,其中,公募基金4655.29億元;2020年凈利潤11.19億元,同比減少9.61%。
6家公司凈利潤超10億
持有博時基金49%股權的招商證券3月26日晚間發布2020年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博時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為13194億元(不含子公司),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7126億元(剔除聯接基金)。
博時基金2020年營業收入42.26億元,凈利潤12.4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23%和36.6%。
Wind數據顯示,博時基金2020年非貨幣基金規模3908.64億元,同比增長20%,非貨規模排名行業第八。
根據記者統計,截至3月28日,已披露凈利潤的18家基金公司中,工銀瑞信、華夏、南方、博時、建信和交銀施羅德的凈利潤都超過10億,合計86.81億元,占已披露18家凈利潤總額的74.47%,基金行業盈利集中于龍頭公司的現象非常突出。
基金公司的利潤率也反映出行業馬太效應的加劇。華夏、南方、博時、招商等大型基金公司的凈利潤率多在26%以上,博時基金更是接近30%,而部分小型基金公司的凈利率非常低。
在基金行業大發展的2020年,浙商、中海、南華三家基金公司仍然出現虧損。 浙商基金已是連續3年虧損,不過2020年的虧損幅度有所縮小。南華基金則更是自2016年以來連續5年未實現盈虧平衡。
業內人士表示,基金行業正逐漸走向成熟,大型基金公司無論投資業績還是品牌影響力都在不斷加強,行業龍頭地位愈發穩固,而小型基金公司面臨銷售渠道、人才等發展困局,彎道超車的難度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