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創新金融支持民營企業政策工具,健全融資增信支持體系,對民營企業信用評級、發債一視同仁,降低綜合融資成本。專家表示,這些措施以民營企業為主要對象,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近年來,我國企業融資成本整體呈下降趨勢,目前融資成本總體上是適度的,與當前經濟基本面總體匹配。但一些薄弱領域如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仍存在融資成本相對較高的結構性問題。”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61%,較上年同期下降0.51個百分點,創2015年有統計以來最低水平。
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并非僅通過降低貸款利率就能實現。“一方面是降低企業融資的顯性成本,包括降低利率水平、降低與融資相關的費用支出。另一方面是降低企業融資的隱性成本,為企業融資提供更多便利,減少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的時間精力投入。如方便企業從債券市場融資,為企業貸款融資過程中不動產、動產抵押登記等提供更多便利,通過金融科技讓數據多跑路的方式提高業務辦理效率等。”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
2020年受疫情影響,一些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經營面臨較大困難。對此,銀行業通過無還本續貸、延期還本付息、減免滯納金、減免手續費等多種方式進一步便利企業融資和降成本。數據顯示,2020年銀行業累計對7.3萬億元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3.9萬億元,同比增加1.6萬億元。這些舉措為幫助企業克服流動性緊張、避免資金鏈斷裂、降低融資成本等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的創新政策工具,可以從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個方面創新,包括為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債提供更便利的支持,精準、定向地降低綜合融資成本。在完善健全融資增信政策體系上,可以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作用,加強對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服務,并加強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完善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從而降低企業在融資擔保、信用評價等環節的成本。
專家普遍認為,從中長期來看,受通脹壓力緩解、緊信用問題或將顯現等影響,利率存在繼續下探的可能性,有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溫彬表示,結構性降成本政策將依然延續,貨幣政策精準滴灌,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將穩中有降。
(記者 錢箐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