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5.4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2.2%。其中,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合計1.62萬億元,同比增長23.9%。
同期,中歐班列也創紀錄的增長,成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支柱。根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發布數據,今年前兩個月,中歐班列開行2213列,同比增長96%,貨運量達到20.9萬標箱,同比增長106%。自2020年5月份以來,連續10個月保持單月開行千列以上的紀錄。
此外,記者注意到,重點區域的中歐班列也表現亮眼,穩外貿“跑”出了加速度。比如,今年前2個月,經滿洲里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合計497列,同比增長75.62%,集裝箱4.03萬標箱,同比增長77.74%,均創歷史新高。今年前2個月,從義烏開往歐洲的中歐貨運班列超200列,同比增長336%,增幅空前,這也與去年積攢大量未交付貨物有關。
“疫情期間,速度快、安全性高的中歐班列有效彌補了海運和空運的不足,成為國際物流通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抗疫物資運輸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充分發揮中歐班列的通道優勢,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日益擴大,有效地發揮穩外貿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對部分線路聯通的國內城市而言作用更加顯著。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歐班列極大改善了中國到歐洲、中亞和西亞地區的交通運輸條件,明顯降低了貿易相關的交易成本,刺激中國對這些地區的貿易增長。同時增加中歐班列的開行數量和列次將持續增強上述效應。
談及今年中歐班列將如何發力提升貿易質量,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劉向東表示,一方面要解決貨暢其流、提質增效的問題,包括推動中歐班列沿途簡化轉運手續,推動數字化綠色化發展,采取更加靈活的運輸交接方式,確保鐵路口岸安全暢通,另一方面可增開重點地區的中歐班列,平衡進出口貨物,進一步降低國際物流成本和運輸費用。
陶金認為,首先,在現有路線基礎上,可發展國內更多地區加入中歐班列行列,通過建設中歐鐵路支線或者連接中歐班列重要節點城市的國內運輸路線,將更多城市納入中歐班列系統。其次,已經運行的中歐班列開行數量還將進一步增加,以應對規模更大和更加頻繁的貿易,這就要求中歐班列相關地區的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強,配套設施也需要更加完善。
(記者 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