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消費 > 正文

我國前2月工業生產兩年平均增長8.1% 增速創近年來新高

來源:上海證券報2021-03-16 10:52:42

受低基數、外部需求改善等因素影響,今年前2個月工業增加值、消費和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均超過30%,扣除基數影響后主要指標增勢平穩,這些都說明我國經濟延續穩定恢復的態勢。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今年首份月度宏觀經濟運行報告,主要經濟數據同比大幅增長。

從生產來看,1至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1%,比2019年1至2月份增長16.9%,為近年來同期較高水平。

從需求來看,1至2月份,消費同比增長33.8%,比2019年1至2月份增長6.4%;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5%,比2019年1至2月份增長3.5%。

“今年1至2月份經濟運行延續了去年以來的穩定恢復態勢,經濟循環日益暢通,市場預期不斷改善。”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說。對于主要指標同比大幅增長的原因,她分析稱,主要是經濟因素、政策因素和基數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

“疫情防控措施有力,宏觀政策實施有效,支撐經濟穩定恢復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就地過年對工業生產起到提振作用;外部需求有所改善,帶動了我國出口快速增長。”劉愛華說。

低基數因素也不可忽略。去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主要指標同比增速都出現大幅度下降,顯著抬高了今年1至2月份的同比增速。

剔除低基數的影響,通過計算兩年平均增速可以更為客觀看待當前經濟走勢。統計數據顯示,1至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8.1%,固定資產投資兩年平均增速為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平均增長3.2%。

“從這些數據綜合來判斷,主要指標增勢平穩,經濟總體上處于恢復進程中。”劉愛華強調。

就地過年對經濟到底有何影響?國家統計局給出了答案:就地過年對工業生產和城市消費起到了一定提振作用。

數據顯示,1至2月份,城鎮消費兩年平均增長3.4%,鄉村消費兩年平均增長1.3%,這表明城鎮消費增長快于農村。

就地過年對工業生產的提振作用更為明顯。數據顯示,1至2月份,工業生產兩年平均增長8.1%,增速創近年來新高。其中,制造業生產兩年平均增長8.4%,好于近幾年正常水平。

盡管數據向好,但劉愛華也提醒,當前國際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要進一步鞏固經濟基本盤,推動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對于今年經濟走勢,劉愛華多次強調,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定恢復的態勢是有基礎、有條件的。

(記者 梁敏)

關鍵詞: 工業生產,增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