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今日(1月18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202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并答記者問。
以下是發布會文字實錄:
記者: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3.9%,12月份的增長也比較乏力,這是不是和疫情情況有關?請問2021年會出臺哪些刺激消費的政策?2021年投資和出口的情況會如何?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過去一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全年看仍然是負增長,但是三四季度已經轉正,特別是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達到了4.6%,這個速度已經開始接近前幾年的正常水平。12月份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增速略有一點波動,確實也是受到幾個地方散發疫情的影響。但是從整個大勢來看,我國消費在生產供給不斷增強的同時,還是能夠發揮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因素。從2021年的情況看,支撐經濟穩定恢復的有利因素是比較多的,我國經濟有基礎也有條件延續穩健復蘇態勢。雖然當前疫情防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仍然較大,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而且正在顯現。
一是物質基礎雄厚。目前我國農業基礎地位是鞏固的,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都超過1.3萬億斤。工業主導作用增強,工業增加值超過30萬億元?;A設施日益完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保障作用增強。這是2021年我們應對各類風險挑戰、支持經濟持續恢復,確保人民基本生活的強大物質基礎。
二是產業體系完整。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建成了世界上最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貨物貿易總量居世界第一,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過去一年,面對疫情的沖擊,產業體系顯示出強大的組織調整能力和韌性。2021年,面臨不確定性的考驗,我國完整的生產協作體系和配套能力將會繼續發揮有效作用。
三是市場空間廣闊。我國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960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擁有全球最具成長性的內需市場,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是明顯的,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的調整升級將拉動產業結構、投資結構和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為經濟持續發展注入內生動力。新的一年,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化,廣闊的國內市場都是我們發展的立足之地和回旋空間。
四是科技實力強大,我國科技創新日趨活躍,研發投入總量已達到世界第二,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國際專利申請國,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我們的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無論是前幾年經濟下行壓力,還是去年疫情沖擊,這點都沒有改變。產業的數字化、數字的產業化趨勢明顯,反過來也促進更多線上消費的實現。這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驅動力。
五是人力資源豐富。我國勞動力供給規模居世界前列,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近9億,技能人才達到2億人,研發人員總量也居世界首位。這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本和智力支撐。
特別是黨的堅強領導、顯著的制度優勢是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的根本保證。黨中央高瞻遠矚、統攬全局的駕馭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日臻成熟的經濟治理能力,精準有效的宏觀調控政策,是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取得成效的制勝法寶。
盡管近期一些地方疫情散發,但總的看,對經濟的影響是可控的。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蔓延的態勢仍在持續,近期國內一些地方出現散發病例乃至局部聚集性疫情,這對經濟持續恢復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你剛才講12月份市場零售增速回落,也是一個反映。
總的看,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控制疫情蔓延。前期疫情防控積累了豐富經驗,發生疫情的地方迅速采取行動有利于遏制疫情的擴散,推行科學防控手段有利于控制新冠病毒的傳播,實行精細化防控舉措降低了對生產生活的影響。目前,大多數地區生產生活正常運轉,經濟運行總體穩定,疫情影響可控。當然,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需要繼續努力。你剛才問到今年的投資政策、消費政策,都會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更加精準有效實施財政、貨幣、就業、投資、消費、區域、產業等政策,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把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的區間,實現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于2021年投資和出口發展情況的預測,不是統計局的職責。去年,消費發揮了基礎性作用,投資發揮了關鍵性作用。全年的固定資產投資、三次產業投資、社會領域投資、基礎設施投資都實現了正增長。在新的一年,關于投資政策,還是要繼續發揮投資補短板的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作了部署,確保投資強弱項、上水平發揮應有的作用。
進出口去年是逆勢增長,前兩天海關總署已經專門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去年前兩個季度進出口形勢受到疫情沖擊影響很大,后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另外,我剛才介紹的這些優勢,我們的產業體系比較完整,保證了暢通的物流體系,滿足世界上一些國家對防疫產品、居家生活和辦公用品的需求,所以三四季度進出口就回升了,全年難得實現了正增長。今年疫情仍然在世界上蔓延,世界各國對防疫產品、對生產生活用品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的,我們在立足內需的情況下,還要適應國際需求,拓展外需,預計進出口有望延續目前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