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預計養老花費8341元/月,“80后”為父母養老不嫌貴

來源:中國網2021-12-27 16:14:23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家庭的形態與需求也在發生改變。中國家庭財富增長迅速。根據摩根士丹利日前發布的《消費2030:“服務至上》報告預計,到2030年,中國家庭人均收入將翻一番,人均可支配收入將從現在的6000美元翻倍到12000美元。

家庭將成為消費的主導。35-44歲和55歲以上年齡段(1960年代出生的嬰兒潮一代及其子女)將成為未來的消費主力。

家庭結構在快速變小。國家統計局今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家庭戶均規模為2.62人。

12月23日,在“城心養老:養老新趨勢”論壇上,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清華大學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指數課題組、大家保險集團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居民養老服務需求調研報告(2012-2021)》(以下簡稱“報告”)表明,超九成城市居民考慮過父母的養老問題,其中80后更加關注家庭整體養老決策。報告顯示,多數80后面對典型的421模式家庭結構,夫妻2?撫養1個孩?的同時還要贍養4位老人,壓力巨大。鑒于獨生子女贍養四位老人負擔沉重,80后90后的養老模式將逐漸轉變為依賴社會養老,80后90后的父母人群也必然將轉變傳統子女居家贍養的養老觀。

更多80后為養老未雨綢繆

過去30多年來,我國獨生子女數量超過了1.8億。受大學擴招、就業機會等多重因素影響,很多獨生子女流向中心城市,離日漸老去的父母越來越遠。如何為父母養老,對于80后獨生女子而言是更嚴峻的課題。報告顯示,關注養老問題的人群平均年齡為39.7歲,他們是臨近1981年前后出生的人群。既考慮自己養老、又考慮父母養老問題成為80后普遍趨勢。

image.png

從代際看,80后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比60后更早,考慮自己(85.8%)和父母(94.7%)的養老比例都高于70后,顯示出更多的養老焦慮。

更富有 更樂于為父母繳納養老金

本次調查樣本覆蓋了我國80萬名30-85歲的城市居民,受訪者平均資產530.43萬元,其中金融資產134.19萬元,房產396.24萬元,80后金融資產均值高于60后,在財富積累上趕超了父輩。

成長時享受了父母全部的愛,這一代富裕的獨生子女也將為父母的養老貢獻經濟支持。調查顯示,受訪者預計父母的養老花費為8341元/月,高收入人群為10884元。受訪者對待自己與對待父母在養老預算費用方面態度一致,基本是從實際情況出發,參考養老市場行情與自己經濟能力。

image.png

健康成為家庭最大隱憂

當中國家庭已經實現了初步的財富積累,健康成為最大的隱憂。“鍛煉身體”“賺錢存錢”都是受訪者做出的積極養老規劃。

報告顯示,四成居民健康狀態存在問題,27.1%處于“亞健康”狀態,未來對健康服務的需求將愈發突出。從城市區域看,一線城市人群生活節奏快,“亞健康”狀態高于二三線城市人群;從收入看,高收入人群患慢性疾病的比例更高,健康狀況不如中收入人群。

健康管理被提上家庭重要日程。走到健康狀態拐點的是80后,調查顯示從40歲起居民患慢性病或重大疾病的比例逐步增加;“最不敢生病”大多數也是80后群體,30-39歲人群最重視身體管理。父母生病住院時,也最容易觸發子女對于養老問題的思考。

image.png

健康是老年人生活品質的基礎。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生活更有幸福感,是時下老年人追求的目標。

盡管商業機構紛紛著手布局城區養老,然而硬件品質高、醫養結合好、護理服務好的城心養老機構并不多見,將財富與養老服務打通上也面臨不少問題。這方面,保險行業近年來在養老產業扎根較深,且逐漸走向專業化。近日,大家保險集團推出專業養老品牌“大家的家”,打造為親情加分的“保險保障+養老服務”業務發展模式,為家庭提供全場景、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養老服務。

據悉,“大家的家”包含保險保障和養老服務兩部分內容。保險方面,為家庭成員提供包括風險保障、財富管理、養老規劃在內的豐富產品,打通養老社區支付通道;養老方面,目前已打造“臨近醫療、親近子女、更近人間煙火”的城心醫養社區,適合攜老親子家庭及低齡活力長者的旅居療養社區,適合國外親人團聚的海外養老社區,正在探索社區嵌入式照護中心型的居家安養模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