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就業季競爭越來越激烈,我省應屆大學畢業生如何自渡?

來源:華聲在線2022-04-17 17:38:34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4月17日訊(全媒體記者 王智芳 通訊員 龔穎 實習生 鄔麗人間最美四月天,奈何幾家歡喜幾家愁。今年來,隨著各地新冠肺炎疫情反撲,本是校招旺季的“金三銀四”似乎也蒙上了一層陰影。2022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達到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湖南普通高校畢業生達48萬人,較上年增長5萬人,總量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

眼下正值應屆畢業生實現人生角色轉變的關鍵時期,也面臨著激烈競爭與就業環境不確定性的“不期而遇”。面對如此情況,他們目前就業情況如何?就業觀念發生了哪些改變?他們又將如何實現自渡?今天,記者從省人社廳獲悉,該廳旗下就業吧再次把脈應屆畢業生就業觀,以期及時全面了解湖南省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動態,積極拓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優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落實高校畢業生優惠政策,支持鼓勵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超半數認為就業難,“鴕鳥心態”心照不宣

朱成星是湖南某高校應屆畢業生,年前應聘上海一家外企一面順利通過,因為疫情,原本約定年后參加二面的通知遲遲未來。在朱成星心里,這個offer已從就業清單中劃去。

疫情迄今已在全國30多個地區反撲,新一輪疫情防控狙擊戰再次打響,從而也對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產生強烈沖擊。

感嘆“就業難”,朱成星只是其中一個。調查顯示,50.77%受訪大學生表示目前就業形勢嚴峻,就業難。除了疫情是當下主要原因外,61.75%大學生認為個人實戰經驗不夠,及50.18%認為在大學期間所學知識和技能不足等成為就業受阻的重要原因,另有51.48%認為缺乏社會關系也是阻礙順利就業的因素之一。

相比往年熱鬧的線下校招季,今年多數校招將供需對接搬到了線上。朱希是湖南農業大學大四學生,他告訴記者:“班級群里輔導員經常會發一些招聘信息,年前參加過幾次線上招聘,但總覺得差點意思,想去的不要我,要我的不想去?!苯洑v幾次無功而返后,朱希打定主意考研,卻不料陷入最“卷”考研季。

教育部數據顯示,今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達457萬人。以2020年擴招后招錄碩士研究生約110萬人的情況推定,今年落榜考生逾300萬人,他們即將面臨是否即刻進入就業市場的選擇。

而朱希不幸未能擠進三百萬分之一。考研成績公布后,他一笑了之,與他并肩作戰的戰友正好也壯烈“犧牲”了四分之三。朱希想利用當前這段空窗期好好放松休整自己,為迎接“二戰”做好準備。

考研、考公等“慢就業”心態逐漸在高校彌漫,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現,大學生們對即將畢業普遍心存焦慮,但對于能否找到心儀工作,畢業即失業大多卻又抱有“鴕鳥心態”。朱希向記者坦言,現在就業競爭壓力大,有積蓄力量的等待可能也不失為一個好選項。

擺脫“標簽”,55.49%職校生畢業想進企業

作為長沙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一名大三應屆生,賀程卻不想等待,已主動出擊三次,可都因性別原因最后被面試官婉拒,甚至一次在遞交簡歷后,就杳無音訊。

“我的能力不比男生差啊!”賀程告訴記者,由于電力專業對口工作中,需要面對經常出差甚至上山下鄉的情況,用人單位一般會優先男生。雖然這種要求在招聘簡章中并沒有寫明,但她越挫越勇,說自己有實力自信。

相比本科生“慢就業”,職校生對就業危機感更強烈。本次調查中,40.72%為職校生,對于畢業后的去向,55.49%選擇進入企業,11.57%選擇考公或事業編,9.68%選擇繼續深造,4.84%選擇聽從父母安排,僅0.35%選擇暫不就業。

像賀程一樣,不少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應屆畢業生想甩掉身上的“標簽”,但在他們看來,就業市場重學歷輕技能的現象也正在逐漸轉變。

轉變的不僅是企業的用人觀,隨著“技能強國”逐漸成為時代強音,技能人才的春天也隨之而來。2020年三季度以來,藍領招聘需求人數與求職需求人數之間的差額始終較大。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小康集團董事長張興海甚至建議,政府、社會、企業等各方面應共同努力,鼓勵支持年輕人爭當產業工人,緩解制造業招工難、用工難問題。

職校技校是產業工人隊伍的重要來源。今年高校應屆生人數創新高的增量在哪?據了解,2019年、2020年兩次高職擴招,擴招規模分別達116萬人、157.44萬人,今年供給增加最多的恰是專科生。

在采訪中,不少職校技校學生也表示肯吃苦,愿意進工廠從底層做起,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并不好高騖遠。與此同時,此次調查結果也顯示,64.82%受訪職校生已有明確就業目標,僅8.97%完全沒有就業方向。

重新規劃,選擇回鄉人數同比翻倍

羅超的就業方向,并不是一開始就篤定的。隨著疫情的再次襲來,曾經向往去北上廣深就業的他,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方向。

“曾經想出去看看世界,現在覺得回家鄉的舞臺或許更大。”羅超是中南大學2022屆應用化學專業應屆畢業生,老家在婁底新化。他告訴記者,打定回老家建設家鄉主意的不只他一個,同寢室的不少伙伴都在謀劃回家鄉的就業之路。

調查結果顯示,32%的應屆畢業生想在湖南省內求職,30.11%選擇自己的家鄉作為第一求職目的地,僅有6.85%選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有意思的是,后兩項數據較前兩次就業吧相關調查都發生了一致的趨向變化。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選擇回鄉就業的應屆畢業生占12.86%,今年初該數據增長至14.85%;與此同時,選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在去年該數據為18.7%,而到今年初數據為16.87%。

這也與一直以來就業吧對大學生就業動態觀察結果不謀而合。一方面,隨著“大廠”裁員,逃離北上廣等聲音在網絡上漸漸增多,盲目奔赴一線城市的大學生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鄉村振興接力脫貧攻堅,讓大學生們看到了廣闊的農村舞臺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如何引導向往家鄉的就業觀進一步落地落實?此前,湖南省人社廳專項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五進五促”活動,全力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采訪中大學生們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如提高校招中基層崗位的比例、精準匹配崗位與專業的契合度、提供基層就業系列服務等。本次調查數據顯示,受訪者68.36%希望獲得就業形勢分析和就業信息獲取,55.73%希望得到就業創業指導,51.24%希望得到擇業觀念和就業心理輔導。此外,簡歷制作和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專業的求職規劃指導分別占比36.72%和30.81%。

共收回有效問卷1694份,覆蓋全省83%高等院校。其中,男生占比74.14%,女生占比25.86%;工學占45.10%、管理學占11.53%、教育學占9.20%、醫學占6.10%、經濟學占5.67%、工學占3.78%、文學占3.07%,此外,還涵蓋力學、法學、藝術學、農學等學科科目。

(應受訪者要求,部分為化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