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湖南醫護逆行守“滬”,8天完成16萬管核酸檢測

來源: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2022-04-12 09:37:39

湖南醫護逆行守“滬”,8天完成16萬管核酸檢測

帶著家人的牽掛出發,“疫”路添動力

來自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的高東和黃亞,是醫療隊里的一對“準夫妻”。通訊員 供圖

三湘都市報4月11日訊 “兒子平常很支持我的工作,今天卻特意打電話來問什么時候回去,看來確實想我了!”11日下午4點,湖南第一批援滬醫療隊隊員郭琪接到了兒子的電話。4月4日凌晨抵達上海,這是他和隊友離家的第8天。

醫療隊按計劃接管了上海鳳凰實驗室(寶藤)的2號方艙,到11日上午已經完成16萬管的核酸檢測工作。這些守“滬”者們,正全力奔跑逆行,助力上海的疫情防控。

4月2日晚10點開始組建,10小時完成整建制組建,湖南第一批援滬醫療隊4月3日下午馳援上海。醫療隊核酸檢測技術團隊負責人章迪介紹,隊員都是湖南各大醫院的檢驗技術骨干,曾多次參與省內外的疫情援助工作,有相當豐富的工作經驗,整個隊伍里年齡最大的56歲,最小的23歲。

4月4日,醫療隊連夜對檢測基地進行踩點對接。5日8點起,醫療隊正式獨立接管部分檢測區域。按照33人一組,分成3個小組,每12小時輪轉一班,開展核酸檢測工作。

章迪表示,來上海的這些天,隊員們全力以赴開展工作,都希望能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助力這個城市早日走出疫情陰霾,恢復活力。

“抗疫”故事

“準夫妻”攜手逆行,每天為對方“加油”

來自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的高東和黃亞,是醫療隊里的一對“準夫妻”。

出發上海之前,高東和黃亞剛剛完成懷化的核酸檢測工作。4月2日晚上,得知湖南可能會抽調檢驗人員支援上海,高東決定自己報名,讓黃亞休息一下。但黃亞表示,自己也非常想繼續奔赴前線,最終兩人決定再次攜手逆行。

“救死扶傷本就是醫者的責任和使命。作為一名多年來奮戰在一線的檢測人員,面對此次肆虐的疫情,我有義務、有責任奮斗在一線。”黃亞坦言。

這對“準夫妻”非常有默契,每天進實驗室前,他們都會在對方防護服上寫上“加油”,互相鼓勵。

“隨時做好準備,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這輪疫情出現后,我就和家人說好了,想去參加支援工作。”月前曾前往河南安陽支援核酸檢測工作,4月2日,郭琪又開始收拾行李出發,“隨時做好了準備,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郭琪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檢驗科工作,這次醫院指派他和同事丁小芳前往上海。

在方艙的工作很緊張。穿著厚重的防護服,郭琪需要12個小時不出艙,他選擇少喝水,不上廁所。

“家里有兩個小孩,大的8歲了,小的才2歲,會想他們。”郭琪坦言,每個隊員都是帶著家人的牽掛出發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家也更有工作的動力。

多次申請,“這就是青春奮斗的價值”

湖南省胸科醫院醫學檢驗部王子涵是一名90后黨員,“我和同事段潔都是多次申請后,才爭取到了這次機會。”她告訴記者,這是責任,更是一種考驗。

她們分在一個小組。在分配任務的時候,她們主動要求樣品分裝和手工加樣、儀器加樣。因為這是直接接觸標本、風險最高的崗位,她們覺得自己應該沖在前面。

實驗室內實行12小時輪班制,到班次最后,隊員們往往手臂酸得抬不起來,手指也被磨破皮。“辛苦卻非常值得,因為這就是青春奮斗的價值!”王子涵說。

■三湘都市報全媒體記者 李琪 通訊員 楊正強 劉禹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