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新一輪的疫情防控中,湖南廣大醫務人員堅守初心使命,沖鋒在前,敢為疫情防控一線的“逆行者”。
緊張的工作間隙,奮戰在各個哨點和卡位的隊員們,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戰“疫”點滴故事;一個個暖心舉動,詮釋著何為醫者仁心。
今天,讓我們聆聽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檢驗科楊勇文講述他在吉林長春支援抗疫的故事。
用針孔大小的槍頭,與新冠病毒較量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陽樂 整理 通訊員 嚴曉博
記錄者:支援吉林核酸檢測1隊隊員、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檢驗科 楊勇文
時間:2022年4月6日
地點:吉林省長春市
3月13日,春光明媚的平凡一天,我突然接到通知,出征吉林省長春市助力核酸檢測。匆忙整備行李,15日中午,我與其他戰友會師后,搭上北上飛機。
作為先后支援過張家界、安陽的檢驗專業人員,看著長春新增的確診數字,我深知此時任務的急迫,內心不斷給自己打氣加油。查閱長春的天氣預報后,看到從未經歷過的低溫,作為一個南方人,內心仍有些許忐忑。
3個半小時的行程抵達長春,工作人員穿著防護服,拿著手寫的歡迎字牌歡迎我們。隊友們個個精神飽滿,我望著窗外的皚皚白雪,堅信此行一定可以圓滿完成任務,讓這座城市恢復往日的繁華。
抵達目的地后,我被劃分到核酸檢測1隊1組,經過上級再次嚴格的培訓、周密的部署,我的具體任務是負責樣本處理區,即2區的人員動態調配,樣本及質控的點樣,協助提取儀的提取等工作。
采樣工作基本在白天完成,核酸檢測要求在第二天采樣啟動之前樣本清零。
因此,戰友們只能通宵達旦,熬更守夜處理標本。而我負責的是用針孔大小的槍頭,小心翼翼吸取微量的液體加入每一個96孔板對應的孔位,同時確保陽性質控不能污染其他區域。
往往進倉一小時后,汗水便會浸濕內層手術衣,面屏也逐漸模糊。我每天要整整齊齊貼好接近200張封板膜,隊員們調侃我:“這么6的技術回大長沙可以擺地攤,給手機貼膜了?!?/p>
現已邁入人間最美四月天,長春氣溫也逐漸回暖。晴空萬里,柳暗花明,風吹草低的日子悄然來臨。春天明媚了歲月,芬芳了生命,帶來了美好,但愿我們湘雅核酸檢測醫療團隊的每一份努力和堅守,陪伴長春人民的每一個夜晚,都能讓長春多一份期許、早一天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