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看起壟機的操作,規范操作不僅節省人力,而且速度快得多。”近日,在懷遠縣雙橋集鎮雙橋村的金銀花種植基地,鎮上從浙江請來的農技專家正在為種植戶們示范起壟機的操作。
三月里,春回大地,此時的田間管理對金銀花的收成至關重要。開在地頭的春季生產技術培訓現場會上,專家手把手教授種植戶如何用藥、噴肥,通過科學管理提高產量。“過去金銀花起壟翻土都靠人工,一畝地大概得300塊錢。專家用的起壟機,我算算也就50塊錢左右。”一位大戶一邊往小本子上記著操作要點,一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今金銀花鮮花一斤14元左右,管理得好一畝地增收幾百元不成問題。“管理就得靠技術,專家來得可真是時候!”
雙橋集鎮地處懷遠西北部,過去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一年辛苦下來每畝地純收入不到千元。2018年起,鎮黨委鎮政府決定發展中藥材種植,牽頭組織種植大戶幾上亳州、臨沂考察,選擇了金銀花、丹參、黃蜀葵等作物。這其中,金銀花因為特別適應當地水土氣候,銷路廣、價格穩定,成為重點發展對象。為了推廣種植,鎮政府與山東魯龍園藝、安徽天瑤藥業等企業簽訂了合同,免費向農戶提供種苗,全程提供技術指導,以協議價收購。推廣之初,縣里還將金銀花種植列入補貼目錄,貧困戶種植每畝補貼1600元,縣林業部門再給予經濟林補貼每畝500元,這樣貧困戶每畝地的種植成本從2300元降到200元。幾年下來,金銀花在全鎮種植面積已近4000畝,直接帶動就業3千-5千人,成為農民致富、鄉村振興的“金花花”。
發展特色種植,種得好還得賣得好。“不能把思路局限在一畝三分地上,得用發展工業的思路發展農業!”為此,雙橋集鎮建起了烘干廠房進行深加工,從根本上解決了金銀花鮮花的儲存、運輸以及價格波動問題,在市場上擁有更多議價權。如今,雙橋集鎮的金銀花遠銷海內外,成為國內幾家龍頭制藥廠的重要供貨基地,年產值已達2400萬元。
其實,不光是金銀花,雙橋集鎮的甜糯玉米也馳名周邊。同樣的,鎮里也建起了加工廠,注冊了商標,將鮮玉米加工成即食包裝食品,一年四季不愁銷路,更不用擔心收獲季的價格波動。
“俺們這的農產品個個都有名有姓的!”采訪中,雙橋集鎮黨委副書記趙慶頗為自豪地告訴記者,雙橋集鎮有18個行政村,每個村子都有特色農產品,比如雙李村的設施蔬菜、灣東村的大青豆、團結村的西瓜、前進村的黑米、姚莊的丹參、大祝村的蜜薯等等。種植形成規模之后,鎮里成立了安徽滿地金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和安徽淝禾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在農戶與市場之間搭建起橋梁;還申請了“妙食家”商標——凡是產自雙橋集鎮的特產,經過檢驗合格,都可以免費使用該商標。“有點類似沙縣小吃,咱這是打造市場IP的步伐!”趙慶認為,政府主導+科研院所+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路子,能給農戶帶來更多收益,更適合現代化的市場競爭,也許就能蹚出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來。(靳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