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26℃|溫暖在您身邊

來源:華聲在線2022-02-18 05:52:03

【開欄語】

有人孤負黑夜,偏要點亮人間。

有人獨立寒秋,授人滿懷春風。

天地浩大,河山清曠。八方風物里,有柏骨云衫,有松風俠氣。大風大雨下,總有事讓您喉頭一緊,總有人令您眼眶一紅。

三湘都市報與您一起,尋找一個舒適的溫度,記錄一群犇走的行者,傳承一種樸素的情感,維系人類同頻共振、互助互信的關系。

26℃,人類舒適健康的溫度,社會陽光從容的刻度,心靈自由愜意的尺度,湖南執著追求的向度。

26℃,大愛之年,傳遞至暖。

27年,三湘犇行,傳播大愛。

以26℃之名開欄立傳,記錄萬千溫柔,立傳民心正道。


“95后”鄉村女教師蘇玉娟:做一棵陪伴鄉村學生的“桂花樹”

三湘都市報文/視頻  全媒體記者 楊潔規 彭治國 通訊員 張花群 張石平 周樂斌

2月17日,益陽安化縣平口鎮完小的孩子們開學。

早上8點,五年級116班學生小輝完成寒假學習任務找到班主任蘇玉娟“兌獎”。因為這個特殊約定,蘇玉娟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

去年3月,蘇玉娟發現一名學生未到校,上門救了一氧化碳中毒的一家三口。因為責任與感懷,她決心做陪伴鄉村學生的“桂花樹”,并在學校的支持下成立“蘇玉娟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實踐站”。

一年來,她先后被評為“益陽市教書育人楷模”、“湖南好人”、“益陽見義勇為先進個人”……蘇玉娟回應質樸而淡然,“用最初的心,做永遠的事。我的初心,做推動鄉村教育的‘落花生’!”

重回母校,甘做鄉村“落花生”

聊起“落花生”一說,蘇玉娟幸福地分享著自己孩童時的美好回憶。

她的母校就是平口鎮完小,“再次走近,威嚴的大門、筆挺的教學樓、粗壯的樟樹……就連拂過的風、灑下的光、空氣中彌漫的點點花香,都亦如往昔。”

蘇玉娟所說的“再次走近”是在2017年。當年,她作為公費定向培養師范生,從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畢業后,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成為一名鄉村教師。

“越是偏遠,就越招不到人,留不住好老師……”校長嘆著氣訴說無奈。看著校長眼神里的酸楚,蘇玉娟更加堅定:要默默奉獻,堅守家鄉。“就是這里了!無論是學生時代,還是現在,能與母校一起成長,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5年時光,平凡又不凡,蘇玉娟和孩子們一路向上成長。有些故事被記錄在朋友圈里,有些則深藏在彼此心底。 “有一次,奶奶沒來接我,是蘇老師把我送回家的。”“下雨天,蘇老師總是幫我把衣服烤干”……孩子們作文中講述的簡短故事,溫暖而有力量。

平淡轉化的一天是2021年3月16日。每次提及,蘇玉娟總是說,“那是過去的一件小事。”

挽救一家,堪稱學生“守護神”

蘇玉娟所說的“小事”,經三湘都市報報道后,引發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等全國百家媒體的關注和轉發,人民日報新媒體更是以《謝謝你,蘇玉娟老師!》為題為她點贊。

去年3月16日早間例行點名時,學生娜娜未按時到校讓作為班主任的蘇玉娟感到意外。娜娜家離學校只有5分鐘路程,一向遵守紀律,是上學路上遇到問題了?還是孩子生病了呢?一個接一個的疑問在蘇玉娟腦海里浮現。心中忐忑的蘇玉娟,多次撥打娜娜奶奶的電話都無人接聽。情急之下,蘇玉娟與校長張彩紅一起果斷上門,卻意外救下了一氧化碳中毒的娜娜一家3口,其中包括奶奶和妹妹。

一次意外救人讓蘇玉娟火了!意外的背后彰顯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湖南日報發表評論說,這樣的老師,稱得上偉大。“她在一種身份責任意識驅使下有了一次較真的舉動,她的‘多此一舉’,挽救了三個鮮活的生命,正是這種認真的責任意識,撐起了老師稱號的崇高價值。” 網友們也紛紛致敬蘇玉娟老師:“最美老師,救了一個家庭”“盡職盡責的老師”“這樣的老師值得學習,為蘇玉娟老師點贊”“中國好老師”……

沒有沾沾自喜。事后,蘇玉娟卻是深深的反思。她認為,中毒事件表面上是娜娜奶奶的安全意識薄弱造成的,但追根究底,是“被迫留守”“缺少陪伴”埋下的隱患。

關愛留守,想做教育 “桂花樹”

蘇玉娟統計發現,在她班上,像娜娜這樣的留守兒童占到總人數的五分之一,全校總計有數百名。

“救人”獲得的天天正能量等頒發的萬余元獎金,讓蘇玉娟有了想法。深思熟慮后,蘇玉娟毅然捐出了所有獎金,在學校的幫助下成立了“蘇玉娟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實踐站”,建立留守兒童基金會,幫助留守兒童和困難學生;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定期對其談心。此外,還添置了課外書籍,開設暑假興趣班,每個班級開通留守兒童家長聯系群,方便老師與遠在他鄉的孩子家長“零距離”溝通。

“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希望能給孩子創造較好的物質生活,但孩子成長所需要的陪伴卻無法保障,調皮、難管是最明顯的特征。“在保證教學之余,蘇玉娟傾注耐心和愛心,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2月17日開學,留守兒童小輝來找蘇玉娟“兌獎”了。上個學期,小輝缺少學習動力,有畏難情緒,成績不佳。放寒假前,蘇玉娟與他約定,每天完成學習任務,就能憑積分獲得相應獎勵,“沒想到這一招真管用,今天開學就來找我兌獎了。” 蘇玉娟滿面笑容。

“如課文里寫的,桂花香飄十里,做成糕餅、用來泡茶,便可存住這香氣,不受季節的局限。我希望我對孩子們的陪伴,也是如此。”蘇玉娟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時代楷模”張桂梅校長的事跡,同時許下心愿,希望自己能成為陪伴鄉村學生的“桂花樹”。(文中未成年人均系化名)

關鍵詞: 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