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余蓉 卓萌 魯融冰
7年間,1000多個夜晚。
睡前30分鐘,常德市鼎城區的90后鄉村女教師麻小娟,在學生宿舍里講述一個個故事,陪伴孩子們進入夢鄉。
這是現實版的《一千零一夜》。每個故事都是一滴雨露,滋潤每一株向上的小草;每個故事都如一縷陽光,溫暖每一顆向上的心靈。
這是一場雙向的奔赴:“孩子們喜歡聽,我也喜歡講”
2022年1月5日晚上9時,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鎮中學,學生寢室已經熄燈,孩子們脫好衣服躺進被窩。
在六年級506寢室,孩子們卻沒有閉上眼睛進入夢鄉,屏息期待著那熟悉的腳步聲。
吱呀一聲,伴隨著手電筒的微光,班主任麻小娟放輕腳步走了進來。
孩子們的頭都探了出來,循著燈光,眸子亮亮的。
麻小娟溫柔地查看孩子們的被子,不時輕聲詢問著。一切妥帖后,她坐下來,借著手電筒的微光,翻開準備好的書,開始了孩子們最期待的床前故事會。
“我們常常會努力做好一件大事,比如參加比賽取得一個好名次,比如考試取得一個好成績。但是,對于一件平常的小事,你會努力做好嗎?今天我來講一個故事:一位姑娘每天上下班堅持跟保安問好,這件事卻救了她的命。這是怎么回事呢……”
麻小娟的娓娓講述,帶領孩子們走進了故事里:這位姑娘在公司負責冷鮮產品的對賬入庫,有一天快要下班了,經理安排她去冷庫跟同事一起檢查,卻被粗心的同事鎖在了冷庫里。忘帶手機的她,既恐懼又無奈,只能大力拍打著冷凍室的門大聲呼救,然而工人們已經下班,沒有人聽見。凍暈過去的姑娘沒有想到,最后是大樓的保安大叔打開冷庫門救了她。
“孩子們,你們猜,為啥這位保安大叔并不負責管理冷庫,卻會知道她在冷庫里呢?”孩子們五花八門地猜測著原因。“不,只是因為,這位姑娘每天都堅持做一件事,那就是早上上班跟保安大叔說一聲‘早上好’,下班跟保安大叔道聲‘明天見’。而偏偏那一天,保安大叔沒有聽見這一聲‘明天見’,就懷疑她出了事,便四處尋找,這才及時找到了她。”
故事結束了,然而思考沒有結束。
“是保安大叔救了她,也是她自己救了自己。”
“對別人付出真心,別人也會真心對你。”
“把一件小事做好,收獲那么大,我也要這樣。”
……
這一個小小的故事,點亮了孩子們思想的夜空。
孩子們帶著對美好的向往慢慢進入夢鄉。麻小娟輕輕關上門,對著濃濃夜色深吸了一口氣,摸了一下微微隆起的肚子,悄聲下樓。
她已懷孕4個多月,本應盡量多休息。但孩子們的床前故事會,她卻從未想過要中斷。
“孩子們喜歡聽,我也喜歡講。”麻小娟說,學生們期待每晚的床前故事會,自己也期待。正是這一場場雙向的奔赴,讓自己覺得作為一名教師是多么幸福。
這是一場思想的盛宴:“麻老師的故事新奇又有道理”
床前故事會的緣起是什么?
2015年7月,麻小娟從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音樂學專業畢業,選擇回到家鄉常德市鼎城區,考進了一所農村學校周家店中學。
除了上課,她還擔任班主任。班里留守兒童多,他們最需要什么?麻小娟一直在尋找答案。
有一天,她看到幾個學生在相互遞書:“遞的什么書呀?”
學生搶著回答:“《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
麻小娟問:“喜歡故事書嗎?”
大家紛紛點頭。
有學生提議:“老師,晚上能給我們講故事嗎?好想你多陪陪我們。”
麻小娟想起了自己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聽外婆講睡前故事,睡覺都格外香甜。
一天晚上,麻小娟在女生宿舍查完寢后,沒有立即離開,而是坐了下來。
“不是想聽老師講故事嗎?今天我講一個《我和外婆》……”那是2015年10月8日的晚上。從這以后,麻小娟把講故事固定了下來,每周星期一、三在男生寢室,星期二、四在女生寢室。
2016年下學期,麻小娟調入蔡家崗鎮中學。學校不同了,但都是農村學校,都有留守兒童,床前故事會也沒有變。
麻小娟選擇的每一個故事,都蘊藏著深刻的主題。
為讓學生樹立遠大理想,麻小娟講述了《八班教室》。青年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的故事,深深感染了孩子們。
有一天,她發現學生們的紅領巾有的臟了,有的系法不對。當晚,麻小娟在男生寢室講述了《紅領巾的顏色》。聽著革命先輩浴血奮斗的故事,有的孩子忍不住哭了。從此,孩子們的紅領巾整潔鮮艷。
“荷蘭一位花草商人從非洲引進一種名貴花卉,然而3年過去,花朵已變小,花色也比原來差遠了。植物學家告訴他,因為名貴之花被風傳授了毗鄰花圃的其他品種的花粉,不再名貴了。怎么辦?商人把花種分給了鄰居。次年春天,商人和鄰居的花圃成了名貴之花的海洋……”麻小娟講的《高貴的秘密》,讓同學們看見,要保持自己的高貴,就必須擁有高貴的“鄰居”,與大家共同培植美麗,才能收獲高貴的花朵。
……
“麻老師的故事新奇又有道理。”學生張景倩說。
“麻老師講的故事沒有重復的,個個吸引人。”學生江雨欣說。
孩子們這些贊譽的背后,是麻小娟的全心付出。她經常去書店購買故事書,也時常上網尋找故事素材,更把自己與學生發生的點滴也編成故事,并精心打造了168個故事,并計劃集結成書。
為了這件事,平時酷愛旅游的她,已經整整有3個寒暑假沒有出去旅游了。“世界很大,可以以后再去看。陪伴每一屆孩子們的時間卻不長,我想更用心一些。”
這是一場愛的交融:“只要當一天老師,我就會講一天故事”
慧慧是麻小娟班上的學生,母親患有重病。麻小娟發現慧慧喜歡舞蹈,可上課極少舉手回答問題,班級、學校的大型文藝活動從不主動參加,羞澀得讓人心疼。
如何幫她?麻小娟決定給她排練獨舞《茉莉花》。排練室在一樓,常有學生經過圍觀,慧慧很是放不開。在麻小娟一次次鼓勵下,慧慧樹立了信心,勤奮練習,在鼎城區獨舞、獨唱、獨奏比賽中,她獲得了第四名。
《慧慧的舞鞋》成了故事,孩子們感受到了麻老師的愛,也看到了自信的光芒。
有一天,麻小娟因為有事讓學生廖詩怡幫忙到食堂打飯,自己卻忙忘了。直到上晚自習,她才發現廖詩怡沒來教室,四處尋找,發現食堂亮著一盞燈。
推門進去,廖詩怡一個人待在這里,面前的飯盒里飯還剩很多。
“已經上晚自習了,你怎么還沒吃完?”
“我怕我吃完了,沒人陪你吃飯。”說著,廖詩怡從自己的毛衣底下拿出了麻老師的飯盒。
麻小娟摸了一下,依然帶有余熱。她瞬間流淚了。有愧疚,有感動,更有濃得化不開的愛。
這件事變成了故事《食堂里的那盞燈》,不僅感動了學生,也讓很多老師十分動容。
麻小娟動情地說:“若問我為什么要堅持講故事,這就是答案。愛是相互激發的,只要當一天老師,我就會講一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