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2月20日晚,第七屆湖南藝術節開幕。華聲在線推出“尋藝湖湘”欄目,挖掘湖湘優秀文藝作品,以圖文、視頻等形式集中展示近3年來湖南省文化藝術創作的新成果、新氣象。
大型現代零陵花鼓戲《走啰行啰》演出現場(記者 劉思佳 攝)
華聲在線12月27日訊(記者 劉思佳 銀韻)“走啰行啰,一路往前行……”12月27日晚,永州市零陵花鼓戲劇團創作的大型現代零陵花鼓戲《走啰行啰》在湖南信息學院塘灣湖大劇院上演,亮相第七屆湖南藝術節新創大型舞臺劇目展演。
該劇以快遞行業為代表,敘說現今的年輕人對自我價值的定位和困惑,表達了只有發現自己,找到自己,活成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才是生而為人的意義,才是努力奮斗的目的。“尋藝湖湘”第三期,我們走進花鼓戲《走啰行啰》。
【藝術檔案】
零陵花鼓戲:
零陵花鼓戲,舊稱花燈,或名調子,有祁陽花鼓燈和道縣調子戲兩個藝術路子,是在民間歌舞演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地方小戲劇種,是湖南花鼓戲六大流派之一。2009年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花鼓燈說祁陽話,語氣平穩,聲調柔和。調子戲說道縣話,語氣高亢。零陵花鼓戲的音樂,主要是由祁陽花鼓燈和道縣調子戲合流而成,包括聲樂曲和器樂曲兩大部分。聲樂曲即唱腔音樂,由各種不同特點的聲腔結構而成。器樂曲即伴奏音樂,包括管弦樂和打擊樂。
零陵花鼓戲表演是旦舞手帕,丑揮紙扇走矮步,繞旦回旋,相互對唱的一種生動活潑的演唱形式。因此,矮步、扇花就成為零陵花鼓戲表演藝術最重要的基本功。
零陵花鼓戲的劇目很多,多來自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哲理、名言,通過舞臺呈現,讓廣大觀眾看到了民族的智慧,領悟到了人生哲理,有助于人們道德品質的薰陶和思想智慧的啟迪。
花鼓戲《走啰行啰》簡介:
《走啰行啰》講述了眼高手低的青年吳有用,因擇業分歧與父親打賭做快遞員一年內零投訴。不料上班第一天,吳有用就遭到兩名“難纏”客戶的投訴。為撤回投訴,吳有用被迫成為了喜歡炫耀兒子在國外定居的客戶姜老太太的生活保姆。為了讓姜老太太出國,他與女明星客戶鄭美麗聯手,不料引發一系列矛盾誤會,隨著劇情深入,局面完全失控。為勸慰吳有用,姜老太太講述了一個久藏心中的秘密。深受震撼的吳有用也從中找到了自我,明白了一個質樸的道理——平凡鑄就偉大,每個人都了不起。
“如何在故事上吸引觀眾,將一個并不離奇的故事講得生動,就要在情感中找到認可點、共鳴點,在細節中挖掘精彩處。”永州市文化藝術中心主任王小云認為,《走啰行啰》就是通過人們共通的情感和細節的精心營造,講好平凡人的不平凡,講好普通生活的不普通。
據介紹,該劇運用了大量的群眾載歌載舞場面,在音樂設計上采用零陵花鼓戲音樂最具特色、旋律歡快節奏跳躍的《走場牌子》曲牌來改編,從而使劇中的表演既活潑富有動感又有極強的地方戲曲特色,給觀眾以獨具特色美的享受。
舞美設計方面,該劇抓住都市高樓大廈和燈火繁華的特點,布景設計高大簡約,留下都市高大空曠的空間想象;素描似的霓虹燈劃亮的線條,既體現出萬家燈火的璀璨,又再次體現出高大的都市空間,在這樣的空間描述下,故事里的平凡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