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校畢業生初次畢業去向落實率連續8年超全國平均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多維服務
——助力高校畢業生職場高飛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余蓉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重中之重。
省教育廳黨組高度重視,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要政治責任抓緊抓實,督促高校落實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強化統籌、精準施策、兜底保障,構建多維就業服務體系,推進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2021屆高校畢業生初次畢業去向落實率超過85%,我省這一指標連續8年超全國平均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受到教育部領導肯定。
深挖人才市場潛力
拓寬就業渠道
12月22日下午,岳麓山大學科技城專場招聘會在中南大學體育場舉行。中南大學、湖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等13所高校的1600余名畢業生前來求職,積極與企業面談。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參會的153家企業中,國企、央企、上市企業等占了大多數,其余部分企業來自我省岳麓山大學科技城、長沙高新區、瀏陽經開區、金霞經開區等10多個園區的高精尖企業;招聘會累計提供崗位864個,崗位需求總數6881個,意向簽約率高達61.62%。
為了這些“亮眼”的數字,省教育廳畢業生就業辦公室與湖南省大中專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以下簡稱省就業指導中心)前期籌備了1個多月,付出了巨大心血。通過“云端”以及各高校大力宣傳,吸引1000多家企業報名參會,最終通過多種指標篩選出153家優質企業參會;為提高簽約率,將崗位信息與畢業生專業、需求等進行精準對接,并通過微信、短信等精準推送崗位;邀請5位就業指導專家,現場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答疑和簡歷診斷等,助力畢業生面試順利。
這只是一個縮影。為發揮好校園招聘會就業主渠道作用,今年9月以來,省教育廳畢業生就業辦公室與省就業指導中心組織多所高校赴省內外走訪重點用人單位開拓就業市場,開發了湖南省2022屆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生源信息查詢小程序對接企業需求,指導我省各高校舉辦了多場分層次、分類別、分行業的中小型校園招聘活動,累計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近1.6萬場,提供崗位數78萬余個。
我省還開展了“青春正當時 三湘追夢人”湖南省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優秀典型人物巡回事跡報告會,引導學生到基層就業,為祖國基層建設添磚加瓦。
“我在去年11月舉行的報告會現場被學長們的優秀事跡深深感動,激發了我扎根基層的激情。”湖南科技大學2021屆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本科畢業生庹娜說,畢業后她選擇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四十七團工作,“這里有巍巍昆侖、皚皚天山,我愿意將我的青春奉獻給這片美麗寬廣的土地,為基層建設添磚加瓦。”
開展就業指導幫扶
提高就業能力
就業路上,一個都不能落下。近年來,我省施行一系列舉措,對學生開展分類指導促進就業。
從2016年開始,我省加強對原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幫扶工作,要求各高校確保幫扶工作全覆蓋;2018年開發就業困難幫扶系統,建立了幫扶電子臺賬系統,確保有就業意愿的原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百分百就業。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管理學院會計1831班學生雷婷家庭困難,她自己又身患殘疾,畢業就業時面臨很大困難。在省教育廳畢業生就業辦公室、省就業指導中心和學校的關懷下,今年6月,她成功入職北京中熙正保遠程教育技術有限公司湖南岳麓區分公司。“公司對我的情況多有照顧,我工作也干得很開心,覺得生活事業都很有奔頭。”雷婷高興地說。
據介紹,我省2021屆原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高達97.18%,有就業意愿的實現百分百就業。成績的背后,是一系列針對性舉措促成的結果:每年舉辦不少于15場專場招聘會;聯合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網絡科技公司進行“一對一”“點對點”幫扶;舉辦助力提升就業能力的培訓12場。
開展就業形勢分析、就業政策解讀和面試技巧、簡歷撰寫、求職禮儀養成等課程培訓;安排團隊協作訓練、素質拓展、企業參觀等體驗和實踐環節;組織專場招聘會,引入優質企業資源,提供優質就業崗位……今年11月以來,我省全面啟動 “宏志助航”計劃,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7個基地先后啟動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工作,今年年底將完成3100余名重點學生的培訓,切實提升低收入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
“‘宏志助航計劃’讓我看到了國家對我們高校畢業生的關心關懷。在模擬面試中,我學到了許多就業必備知識與技能,增強了我的就業能力。”湖南科技學院英語師范1804班伍晶表示,將把培訓過程中學到的知識消化吸收,學以致用,努力增強自己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的能力。
做實就業創業服務
助力夢想啟航
12月15日下午,在長沙市岳麓科創港,一場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路演火熱進行。
比盟云——智慧建造BIM技術專家、電力機車變壓器智能診斷預警系統、中橋高科—高性能橋梁結構技術領航者……10個項目輪番登場,因其發展空間大、項目實力強、創新程度高受到投資機構的青睞,最終有7個項目獲得投融資意向,總額達5500萬元。
扶持創新創業以促進就業,我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培養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生力軍。在今年4月至10月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我省共有121所高校、154185個項目、577402人次報名參賽,參賽人數創歷史新高;共獲獎牌108枚(1金、24銀、83銅),獲獎數居歷屆之最。
成立湖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免費服務;遴選組建了128人的創業指導專家庫,為孵化項目提供工商、法律、稅務等“一對一”的咨詢指導服務;開設了“創業月課堂”;開通了創業手續辦理“綠色通道”……我省通過一系列暖心舉措,為創業項目提供全程化、全方位的創業指導和孵化服務。2022年,我省擬成立以省級孵化基地為龍頭、輻射帶動各高校的“1+N”模式的全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聯盟,整合高校相關資源,引領帶動全省高校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高質量發展。
為更好服務靈活就業群體,我省開發了全省統一的普通高校畢業生檔案管理信息化數字化服務平臺,對托管的10多萬份畢業生檔案進行數字化影像化,實現檔案線上轉遞、查閱等多項功能。持續優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最大限度為畢業生辦理報到證、檔案戶籍托管等業務提供便利,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得便利。
2022年,我省高校畢業生預計超48萬人,再創歷史新高。為打贏這場硬仗,我省已啟動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月活動,在進一步開拓就業渠道、加速運轉“雙創”引擎、深入推進“互聯網+就業”新模式、強化就業困難群體的精準幫扶等方面打出了“組合拳”,助力畢業生職場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