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周陽樂 通訊員 沙麗娜
12月23日15時17分,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檢驗醫學科副主任王敏教授乘坐的高鐵駛動了,她的目的地是西安。
從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她曾助北京、戰新疆、守張家界、護西安、援黑龍江。這次,已是她兩年內第6次出征。
12月22日上午,王敏收到國家衛健委應急辦公室的抽調通知,讓她于次日出發赴西安,參與核酸檢測工作組的工作。“給了一天的緩沖時間,我就趕緊把工作和家里的事都安排了一下。” 作為國務院應對新冠疫情聯防聯控專家組成員,她已經習慣“說走就走”的逆行。“國家的需要就是命令,這是必須扛起來的責任與使命。”王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堅定地說。
王敏的丈夫同在醫院工作,平日里工作十分忙碌,他對王敏的選擇也表示十分的支持。但面對聚少離多的親人,尤其是正在讀高二的兒子,王敏心里還是有些愧疚和不舍。
“你怎么又去?”當知道母親又要上前線時,王敏兒子有些驚訝和無奈。“這是醫務人員的職責,你學生也有學生的職責。我們每個人要把自己的事做好!”王敏鼓勵孩子。
檢驗科是直面病毒的第一道防線,但王敏表示不曾害怕。“當我們對病毒有所了解,如生物學特性、感染規律、傳播途徑等,就知道要如何防護和應對。”
去年,王敏被評為“湖南省抗疫先進個人”。支援戰“疫”城市,她曾多次擔任核酸檢測隊隊長。“每到達一個地方,我就會馬上切入戰斗狀態。”她告訴記者,今年7月底,她率隊協助張家界疾控中心開展全市大規模新冠核酸實驗室檢測及陽性樣本復核工作。從組織人員、改建實驗室,到建章立制、規范操作流程和培訓,他們僅僅花了幾個小時就有序開展了核酸檢測工作。
搶時間,拼速度,他們爭分奪秒,甚至一邊吃盒飯一邊開會。大家一起搬儀器,做好環境清潔及消毒。將儀器調試成功后,可同時容納30余名檢驗人員的大型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完成了。馬不停蹄的他們下午5時又到達張家界,緊接著便開始了核酸檢測工作。“我們輪班作戰,曾有過6個小時處理1萬余份核酸標本的經歷。”回憶起和同行們并肩作戰的日子,王敏表示很感恩。
去年8月,她前往新疆喀什參與當地新冠病毒核酸大規模篩查工作。針對喀什人民醫院東城分院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混編排班,在實踐中完成學員培訓”的方案。在保證完成核酸檢測任務的同時,實現“1對1手把手帶教”,在幫助當地醫院完成核酸檢測重任的同時,提升了當地醫務人員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能力。
這一次,她去西安同樣是負責核酸檢測相關工作。“主要根據當地的核酸檢測方案,從組織架構、采樣點設置、核酸檢測、陽性結果上報、數據信息化等入手,幫助他們查找問題,溝通整改,以建立一條流暢、周密的核酸檢測工作流程和機制,推動‘采—送—檢—報’相匹配的核酸檢測工作的有序實施。”王敏解釋。
出行之前,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黨委書記羅愛靜、院長黎志宏,醫院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以及檢驗科主任胡敏及科室代表為王敏舉行了簡短的歡送會。
“2020年6月23日到7月23日,北京;今年2月3日到2月20日,新疆;7月29日到8月30日,張家界;10月19日到10月28日,西安;10月28日到11月15日,黑龍江…… ”歡送會上,羅愛靜細數著王敏的次次出征,不禁落淚。她感慨,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醫務人員挺身而出,是時代賦予的責任,是黨和國家的信任,同時也是湘雅精神的生動體現。“在疫情當前,在‘應檢盡檢’的背后,最離不開檢驗人的堅守。”黎志宏鼓勵王敏安心在西安工作,并表示醫院會做她強大的后盾。
出發前,醫院同事提出要去車站為王敏送行,可她婉拒了。“就我一個人,沒必要送,我也不想浪費大家的時間。”王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