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2月22日訊(通訊員 詹凌麗 記者 鄧桂明)冬季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發季節。近一周來,長沙市第三醫院心血管病學學科收治了10位心梗患者,除了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外,也不乏正值青壯年的年輕患者。
34歲男子突發急性心梗命懸一線
上周三中午,長沙34歲的賀先生在騎自行車回家的路上突然感到胸悶、頭暈不適。他停下來休息了一會兒,不適感卻并未消退。他忍著不適騎車回了家。
到家后,胸悶的程度越來越嚴重,賀先生趕緊讓家人撥打120急救電話。下午14點50分,賀先生被送入長沙市第三醫院急診醫學科。
急診心電圖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就在經綠色通道準備行冠脈造影檢查時,賀先生突發心室顫動、意識喪失!
“立即除顫!”心血管內科三病室主任李峰立即帶領介入團隊實施搶救。不到1分鐘,賀先生便恢復了竇性心律,神志轉清。
冠脈造影證實右冠近中段彌漫性狹窄病變,狹窄高達90%。事不宜遲,李峰立即行支架置入術,使用球囊通過病變部位,在右冠置入3枚支架;15點35分,賀先生堵塞的血管被成功打開,心臟供血得以恢復。
從到達醫院到成功疏通血管,僅用時45分鐘,為搶救賀先生的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平安回到病房,回想起自己突發心梗、命懸一線的經歷,賀先生抹一把冷汗的同時不禁疑惑:年僅34歲、正值青壯年的自己為什么會突發心梗呢?
仔細詢問病史得知,賀先生既往有高血壓史,嗜好抽煙,每天要抽上20根;喜食油膩、重口味食物的他身高172公分,體重84公斤,已達到肥胖標準;再加上經常熬夜、最近因降溫感冒,為心梗的發生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心梗發病率年輕化,不良生活習慣是主因
李峰介紹,我國近期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急劇增高,且發病人群呈年輕化趨勢,這跟年輕人吸煙、喝酒、熬夜、肥胖、高鹽高脂飲食等不良生活飲食習慣有關。而這些不良的習慣都是誘發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
寒冷的冬季是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李峰提醒市民朋友,要積極戒煙限酒、低鹽低脂飲食、適當運動,嚴格限制脂肪的攝入量,將身體的各項指標控制在正常范圍內;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疾病的人群要遵醫囑服藥、定期復查;注意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物,有效防寒保暖;如果出現不能緩解的胸悶、胸痛、氣促等癥狀就要警惕心梗的可能,應停止活動、原地休息,并盡快撥打120就醫。
早期、快速并完全地開通梗死的血管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關鍵。
除了向廣大市民普及心肺復蘇的技能、鼓勵和規范現場救護行為外,長沙市第三醫院還通過建立區域雙向轉診、開通心衰和胸痛中心綠色通道,最大程度地縮短了胸痛患者在院內救治時間,進一步加快了挽救患者生命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