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無錫市兩家星巴克門店被媒體曝光使用過期食材、篡改保質期,引發輿論熱議。
13日晚,“無錫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初步核實相關企業有更改食品原料內控期限標識、使用超過內控期限原料的行為,已責成2家涉事門店停業整改,且對星巴克(中國)華東北區進行了行政約談,要求公司對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全面自查、落實整改。
(來源:無錫市場監管官方微信公眾號)
星巴克官方也于13日晚發布道歉聲明,聲明中稱,經調查確認12月13日媒體報道的兩家無錫門店的伙伴(員工)確實存在營運操作上的違規行為。
(來源:星巴克中國官方微博)
星巴克這一致歉聲明引發網友熱議,并就相關問題展開討論。梳理發現,網友議論的內容主要集中為以下幾點:一是質疑為何三十多元一杯的咖啡,品控如此不嚴格,有網友呼吁“請拿出三四十塊一杯咖啡該有的質量”;二是質疑星巴克總公司對門店考核不合理,認為出問題后不應把責任全部推給員工,有網友質疑“如果材料不納入成本考核,誰會用過期食材呢?”;三是質疑星巴克回復避重就輕,希望監管部門予以重罰,有網友認為“不重罰,不足以彰顯執法權威,不足以維護消費者權益”。
對于此次“星巴克事件”,人民日報發文評論稱,“金標準”絕不能只是宣傳的口號,“飛行檢查”更不能淪為走馬觀花的形式,希望相關企業能正視并反思自身內部監管模式的失靈,也期待監管部門拿出更嚴密的舉措。中國市場監管報也發文指出,一些商家懾于盈利壓力或受利益驅使,不惜使用通過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方法壓縮成本,但“消費者最看重的還是食品安全與環境衛生,不尊重消費者,無視法律法規的,無論多大牌,最終也會被市場淘汰”。
星巴克無錫兩門店使用過期食材事件進展如何,華聲在線將繼續關注。
來源:無錫市場監管、@星巴克中國、新浪微博、中國市場監管報、人民日報
編輯:熊陽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