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近年來我國對靈活就業的支持力度都越來越大

來源:中國經濟網2021-05-17 09:19:52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確定了進一步支持靈活就業的措施,其中包括研究制定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兜底措施,開展平臺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抓緊清理和取消不符合上位法或不合理的收費罰款規定,等等。

靈活就業是群眾就業增收的重要渠道。在當前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復雜的背景下,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具體舉措,是激發勞動者創業活力和創新潛能的有效手段,也是解決低收入群體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對靈活就業的支持力度都越來越大。比如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針對靈活就業形式多樣、主體多元的特點,突出加大對個體經營、非全日制、新就業形態的支持。廣東等地已率先打破限制,全面取消了靈活就業人員的戶籍參保門檻。應該說,這些政策舉措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全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2億人。隨著“零工經濟”新業態發展迅猛,越來越多“新鮮”的靈活就業崗位,讓勞動者有了增加收入的渠道。但是,靈活就業群體在社會保障上還面臨一些難題。比如近段時間,北京市人社局一位副處長體驗送外賣、調研網約車引起熱議,反映出的就是如何保護靈活就業勞動者權益的問題。目前包括快遞、送餐等靈活就業行業,并未納入《工傷保險條例》中應參保的群體。在一些一線城市,靈活就業人員無法就地參加養老、醫療等社保,只能到個人戶籍地參保。

就業要讓市場唱主角,問題要用機制性的政策辦法來解決。此次會議確定了進一步支持靈活就業的措施,放寬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條件,有利于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探索工傷保險新機制,將為靈活就業創造良好環境。可以說,這些措施順勢應時,直面問題,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幫助靈活就業群體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更好地端牢自己的“飯碗”,這體現了政策善意,彰顯出民生關懷。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應該說,靈活就業人員自謀出路,既減輕了政府保就業的壓力,也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從這一角度看,出臺更多政策支持靈活就業,既是保民生、保就業的應有之義,也是合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好政策貴在落實。放眼“十四五”,經濟加快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勞動力向城市集聚的態勢還將持續,靈活就業的“蓄水池”將更大,從業者將更多。期待各地深化認識,堅決落實好相關要求,為靈活就業保駕護航,助力實現高質量就業。

(記者 張國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