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外界對今年中國經濟依然抱有較大的期待與信心

來源:中國新聞網2021-03-29 09:31:14

2020年,中國經濟頂住重重壓力,率先在全球實現“V”字反彈,給國際社會留下深刻印象。2021年第一季度即將接近尾聲,從近期多方發布的經濟預測看,外界對今年中國經濟依然抱有較大的期待與信心。

國際機構紛紛看好中國經濟

世界銀行日前發布的《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指出,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回暖,中國經濟在2021年增長將更加強勁,預計將實現8.1%的增長。而其他大型經濟體在危機中受創較深,預計將平均增長4.6%左右,略低于危機前增速。

無獨有偶,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8.1%,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可謂“一騎絕塵”;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也對中國經濟投下了“信任票”,預計中國經濟將增長7.8%,在絕大多數G20成員中保持明顯領先優勢。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將中國今年的GDP預測從8.0%上調至8.4%,并稱中國是目前唯一開始使宏觀經濟政策設定正常化的主要經濟體,經濟表現整體好于預期。

基于中國經濟在今年前兩個月的強勢表現,近期各大國際金融機構也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的預期。巴克萊預計中國經濟將實現9.4%的增長,高于此前預期的8.4%;瑞銀則將中國GDP增速從此前的8.2%調升至9%。

多方利好提升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中國經濟頻獲國際機構青睞不是沒有理由。多家國際機構一致認為,有效的疫情防控為中國經濟營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是中國經濟的恢復速度能始終走在世界前列的重要原因之一。

去年同期,受疫情困擾,中國經濟活動一度嚴重受阻。但在疫情有效防控下,中國經濟得以實現恢復性增長。據官方近期披露的數據,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工業、服務業、投資、消費等主要指標同比增速全線超過30%。多項亮眼指標也印證了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日前表示,盡管今年來中國出現一些局部聚集性、散發性疫情,但得益于疫情防控措施有力,宏觀政策實施有效,支撐經濟穩定恢復的積極因素也在累積增多。

多家國際機構還指出,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復蘇,全球需求回升也帶動中國進出口快速增長。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中國對東盟出口額同比增長40%以上,對美國出口額增長70%以上;中國吸收外資、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分別增長了31.5%和32.2%。

“信任票”不等于“高枕無憂”

盡管多家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但這并不意味中國經濟就可以“高枕無憂”。

劉愛華提醒,刻下中國經濟仍在恢復性增長過程中,還存在行業、領域間不平衡現象。例如,一些接觸性、聚集性行業的消費和服務等指標尚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亦指出,今年中國經濟還處在疫情沖擊的修復期,不能過于盲目樂觀。一方面,海外疫情輸入壓力猶存;另一方面,國際上的流動性泛濫,使人民幣匯率面臨升值壓力,或對中國出口企業造成影響等。

面對內外壓力,多名學者與專家建議,中國要穩固當前經濟發展勢頭,提升風險抵御能力。宏觀政策上要避免出現“急轉彎”,及時對經濟薄弱環節精準施策,促進經濟的均衡復蘇。同時還要提高警惕,前瞻性做好應對各種內外部風險的準備。

(記者 劉亮)

關鍵詞: 中國經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