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2020年GDP總量或破百萬億元 人均連續兩年超1萬美元

來源:中國網財經2021-01-18 10:18:59

按照日程安排,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將公布2020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是多少?第四季度和全年的各項經濟數據如何?2021年各項經濟數據如何走?

2020年GDP總量或破百萬億元 人均連續兩年超1萬美元

“持續恢復、穩定回升。” 如何評價當前我國經濟?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GDP總量為7227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

“從10月和11月的主要數據來看,四季度經濟增長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因為生產和需求都在穩步回升。”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2020年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時曾表示。

寧吉喆預計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能保持在8%以上。張立群表示:“2020年中國經濟,第一個表現是韌性強大,在疫情壓力之下這一點表現的尤為突出。第二個表現是中國經濟仍然具有高成長性。”

多家研究機構也對2020年GDP增速作了預測,均值為6.0%。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在研報中表示,預計四季度GDP增速達到6.6%,顯著超出經濟潛在增速。10月份、11月份經濟持續強勁復蘇,供需兩端數據表現良好。供給端,工業增加值連續攀升新高,11月達到7%,較上月提升0.1個百分點,而11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8.0%,較上月大幅提升0.6個百分點,二者增速均明顯超出去年同期水平,預計12月份將會持續。

東吳證券分析師陶川在宏觀研究報告中表示,10-11月,GDP 中二產和三產主要行業增速相對去年同期的缺口,不難發現除了個別在三產中占比較低的行業外,四季度主要行業的產出缺口均已經轉正。預測2020年四季度 GDP 增速 6.1%,2020年全年 GDP 增速為 2.2%。

中國經濟展現韌性與活力 “宅經濟”消費繼續強勢

“2020年,我國取得了抗疫和發展的顯著成就,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防險能力、抗壓韌性和發展活力。” 寧吉喆在接受媒體對經濟評價運用韌性、活力二詞。而韌性、活力的具體體現是在我國的“三駕馬車”上,投資、消費、出口數據的向好,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前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1415億元,同比下降4.8%,降幅比前10月份收窄1.1個百分點。2020年前11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105374億元,同比增長11.5%,比前10月加快0.6個百分點;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5.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5%。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在研報中提到,從三駕馬車的需求側來看,隨著居民收入漸進修復,四季度消費持續向上改善,并呈現加速修復,但由于秋冬疫情又出現反復,高社交屬性消費增速下滑,“宅經濟”消費繼續強勢,消費分化修復的特征再次出現。

提振消費是商務部今年工作重要內容。日前,商務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促進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多措并舉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促進家電家具家裝消費,提振餐飲消費。

投資方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前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99560億元,同比增長2.6%。李超認為,投資數據中,地產投資依舊更具韌性,制造業投資大幅修復值得關注,主要是高技術制造業支撐、信貸著重支持及企業盈利轉正的共同帶動,基建投資維持低迷或主因財政資金淤積及項目不足。

對于房地產投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光華思想力”宏觀經濟預測課題組認為,在去年信貸較為寬松的情況下,部分資金再次流入房地產,地價出現高峰,部分重點城市房價有所上升。7月份后,隨著熱點城市房地產政策的收緊,且在地產政策三道紅線的壓力下,土地購置面積增速趨緩,房企融資或將受到約束,房企拿地能力與意愿也將下降。

出口方面,在1月14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外貿進出口明顯好于預期,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據海關統計,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人民幣,比2019年增長1.9%。其中,出口17.93萬億元,增長4%;進口14.23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3.7萬億元,增加27.4%。

此外,就業數據一直以來也是人們關注的重點。2020年前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

浙商證券預計2020年12月城鎮調查失業率5.2%,維持在和11月相同水平。失業率有望連續四個月穩定在5.5%以下,就業壓力總體不大。一方面,我國疫情控制較好,經濟快速修復,工業企業累計利潤增速繼10月份實現由負轉正后在11月繼續穩步回升,1—11月累計利潤同比增長2.4%,用工需求隨之增加,部門企業甚至出現“招工難”現象,就業壓力得到緩解。另一方面,穩就業政策持續發力。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促進重點群體多渠道就業;會議同時指出,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

近日,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對外公布我國中小企業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2020年四季度,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7.0,比三季度回升0.2點,實現連續3個季度回升,已升至2020年一季度以來最高點。

2021年GDP預計增長約8.5% 世行報告稱中國經濟將強勁復蘇

1月8日,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對外發布2020年中國經濟預測數據,預計2021年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我國經濟將快速回升。

據預測數據,2021年我國經濟增長將呈現前高后低趨勢,第一季度為16.3%左右,第二、第三季度分別為7.3%和6.3%左右,第四季度為5.9%左右。按產業劃分,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為3.2%,第二產業增速為9.5%,第三產業增速為8.4%。

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對GDP增速的拉動分別為4.9、3.3和0.3個百分點。預計2021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繼續加快,全年增速為7%左右。預計2021年我國最終消費將出現恢復性增長,同比名義增速在10.7%至11.7%之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此前,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增長4%,中國經濟將實現比預期更為強勁的復蘇,經濟增長有望達到7.9%。

報告認為,中國經濟將強勁復蘇,反映出需求釋放及生產和出口恢復速度快于預期。在中國經濟回升的帶動下以及區域內國家能開展有效疫苗接種的前提下,預計亞太地區經濟增長將在2021年加速至7.4%。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復蘇增速有望達到8.2%。

(記者 譚夢桐)

關鍵詞: GDP總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