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人類歷史上值得記述的一年: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準確判斷形勢,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回望這一年,疫情使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保險業也未能幸免。保險業務成長面臨壓力,保險業在穩定發展的同時,與金融系統各部門凝聚一心,主動擔起自身責任,彰顯了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的責任和擔當。
穩住經濟基本盤 保險“雪中送炭”
2020年,保險業改革、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的任務越來越重。這一年,為企業解難題、促發展、助力企業快速轉型,保險業成績亮眼。
國家高度重視保險行業在“六穩”“六保”中發揮的積極作用。2020年以來,國務院在多次會議中強調,要充分發揮保險的風險保障作用,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5次提到保險,要充分發揮保險在保障社會民生、降低企業負擔、穩定市場主體、穩定外貿形勢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保險行業積極貫徹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從企業經營的風險實際出發,積極創新產品與經營模式,為解決企業經營痛點提供有力保障。
這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一些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企業面臨嚴峻挑戰。供應鏈問題、訂單量下降、現金流緊張成為中小企業生存危機的三大挑戰,個別企業訂單數量甚至減少70%以上,受現金流約束,大量中小企業面臨破產。
危難時,保險業挺身而出。為因疫情導致的企業經營中斷、合同履約失敗、融資困難等經營風險進行有效保障,適度延長了保單質押貸款期限,提升貸款額度,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拓展融資增信措施。發揮“架橋梁”作用,為風險損失提供經濟補償。政策性信保公司加大了對暫時遇到困難但有訂單、有市場、有信用企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降低保費費率,簡化報損、索賠程序,對受疫情影響未及時繳納保費的出口企業,允許合理緩交保費。
穩企業 貢獻保險力量
廣東省佛山市是外貿強市,為應對疫情對外貿產業的影響,佛山市保險業積極為外貿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各類風險保障。今年一季度,佛山保險業為2610家外貿企業提供348.2億元出口信用風險保障,同比增長10.47%;為20家受損企業及時支付賠款5070萬元,較好保障企業迅速恢復生產經營;關稅保險為15家進出口企業釋放了合計3557萬元保證金,切實為企業降成本、增效益,優化了口岸營商環境,提升了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弱,保險就是“及時雨”。為產業鏈供應鏈斷裂提供風險保障,保險發揮“焊接器”作用。為全面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中國人保財險創新推出“小微企業衛士”組合保險產品,針對小微企業規模小、雇員少、資金安排緊張、抗風險能力弱、受疫情沖擊較大等突出特點,精準聚焦小微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面臨的經營困境,全面覆蓋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的財產損失、營業中斷損失、員工健康安全等多種風險,為小微企業戰勝疫情、持續經營提供全面保障。
在疫情防控期間,海南銀保監局組織轄內保險業首創推出海南省復工復產企業疫情防控綜合保險,為海南省重點企業復工復產提供風險保障,每家企業保障額度200萬元,保費由海南省財政廳補貼70%,企業自擔30%,成為海南省“政保合作”的創新典范,有效解決企業復工的后顧之憂,減輕企業經營負擔。
這一年,在包括保險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的努力下,中國市場投資活力逐步提升,市場的力量增強。繼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由負轉正后,1月至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6%,比1月至10月加快0.8個百分點。11月,制造業PMI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都創出年內新高,進一步說明了經濟運行穩步恢復的態勢得到鞏固和提升
保就業 保險提供有力支撐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重創了全球經濟,也讓就業環境迎來嚴峻挑戰。一季度,我國大量經濟活動處于停滯或半停滯狀態,隨著疫情得到控制,經濟活動逐步恢復。在疫情影響下,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僅為-6.8%,是有季度統計以來的最低值,就業受到的沖擊遠超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非典”和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
就業是民生之本,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國家發展大局和社會和諧穩定。從就業指標來看,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登記失業率從歷史低位反彈,調查失業率則最高上升至6.2%,達到有數據以來的最高值。因此,發揮金融的支撐作用,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防止企業資金鏈斷裂,保住市場主體不因疫情沖擊而倒下、就業不因疫情沖擊而惡化,是金融工作的重要使命,也是保險業的責任與擔當。
這一年,內外挑戰疊加,黨中央審時度勢,主動應變,強調“六穩”“六保”。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提出經濟增長具體目標,優先將穩就業放在首位。保險業無懼風雨,及時出手,為穩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面對疫情涌現出來的旺盛的保險需求和市場,保險企業逆勢擴招人才的現象頻頻出現。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圍繞中央“六穩”工作、“六保”任務要求,充分發揮自身聯系優勢,以人才招聘對接的形式,搭建起聯通保險企業和高校大學生擇業就業方面的信息溝通橋梁和合作交流平臺。
在2020年的招聘中,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還號召企業對就業特殊群體實行優惠政策。在山東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招聘活動中,針對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畢業生,根據就業意向提供至少3家以上企業的選擇,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中國人壽、前海人壽對一線醫護人員子女放寬入職條件優先錄用。在對武漢籍畢業生的招聘中,很多企業做了細致的錄用及培訓方案,讓畢業生切實感受到了企業和行業的關愛和溫暖。
4月中下旬,西南財經大學、山東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連續開展三場保險行業專場線上招聘活動,來自全國保險行業的65家總部機構和99家分支機構共提供精算評估崗、產品研發崗、組訓崗、法務崗、業務管理崗、管培生崗等崗位600多個,就業機會3000多個。
據不完全統計,出現在今年擴招隊伍的企業涵蓋了大中小型保險公司以及保險中介。例如,中國人壽啟動獵鷹計劃招聘大量經營管理人才,同時招聘2161位應屆生;中國平安通過云招聘開放約2萬個就業崗位;大家保險集團招聘1866人,其中社會招聘1626人,應屆生240人。
看發展 變局中開新局
穩就業不光是規模擴大,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招聘來的人員通過培訓學到真正的技能。近年來,保險機構在人才培訓方面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財力。在提升代理人專業能力方面,平安人壽開發了“智能拜訪助手”及“智能陪練”等AI應用,全面賦能百萬級代理人“學練考評用”流程。此外,中國人壽也配合智能平臺,建立了星火計劃、展翼計劃等多個培養項目,并設有管理序列、專業技術序列等多條發展通道,通過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賦予員工職業技能。
2020年,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中國經濟經受住了嚴峻考驗,保險業也經受住了“大考”。今年我國經濟總量將突破100萬億元,增長2%左右,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將由去年的16.3%上升到17.5%左右。這其中,有保險業克難攻堅的助力,而保險業也在改革與發展中迎接挑戰、成長壯大。
2020年前三季度,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3.7萬億元,同比增長7.2%。賠款與給付支出9989億元,同比增長6.1%。保險業在實現穩健經營的同時,為民保障,為實體經濟護航。
“十三五”即將收官,“十四五”即將開啟。展望2021年,不確定性因素還很多。民生的關切就是改革的方向,發展的渴望就是改革的動力。走在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的保險業,未來將變得越來越美好。
(記者 韓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