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我國繞銀行業發展的制度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深入推進

來源:中國網財經2020-10-22 16:44:18

10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構建多層次銀行機構體系。加快優化大銀行經營發展方式,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深化中小銀行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堅決化解各類風險。”從根本上看,巨大的金融服務需求是我國超大規模國內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眾多消費者的金融服務需求也是差異化、多樣化的,需要多層次銀行機構體系完善銀行金融服務,以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按照差異化定位思路逐步建立起銀行體系,目前構建多層次銀行機構體系的條件充備,也有助于以多層次銀行機構體系完善銀行金融服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回首過去,我國以差異化定位方式逐步建立銀行體系。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銀行系統開始恢復并經歷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在這個過程中,我國先后經歷了四大行恢復重建或者從人行分離出來,郵政儲蓄業務恢復,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成立,政策性銀行成立,國家專業銀行轉為國有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興起,村鎮銀行、民營銀行、互聯網銀行成立等,銀行業資產規模增加,服務能力提升。圍繞銀行業發展的制度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深入推進。

審視當下,我國構建多層次銀行機構體系的條件充備。根據銀保監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末,我國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4607家,機構類型二十余種,其中包括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等全國性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民營銀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村鎮銀行等專注服務社區、小微及“三農”的地方法人銀行。我國基本金融服務已覆蓋99%的人口,銀行網點鄉鎮覆蓋率達96.6%。與此同時,銀保監會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引導民間資本依法合規進入銀行業,銀行股權更加多元化。今年4月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明確提出“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銀行機構體系”。

展望未來,我國需要多層次銀行機構體系來完善服務。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在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此過程中,需要堅定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如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所說,“既要發展大型超大型金融企業,也要培育中小型金融機構。既要有綜合經營的一站式機構,也要有特色化的專業機構。”不同類型的銀行機構結合自身機構類型、規模和業務實際,制定特色化、專業化的發展戰略,切實回歸本源,堅守定位,取長補短,相互競合,通過多層次的銀行機構體系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以更加完善的金融供給滿足經濟高質量的金融服務需求,滿足人民群眾差異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 婁飛鵬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