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實現農業的全面升級、農村的全面進步和農民的全面發展,需要抓住實施脫貧攻堅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雙重機遇,在擺脫貧困的基礎上乘勢而上,實現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共同富裕。今年4月,湘潭市再向全市231個村派出588名駐村工作隊員,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即日起,湘潭日報和湘潭在線聚焦鄉村振興引領區的45個村,推出從“脫貧攻堅”走向“鄉村振興”系列報道,深入報道工作隊如何扎根基層,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答好“脫貧攻堅鞏固卷”,開好鄉村振興局。
隆錕:因鄉村而來,為振興而拼
新時代,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創業的廣闊舞臺。今年4月,市水利局水保河道服務中心副主任隆錕懷著對“三農”工作的一腔熱情,主動請戰鄉村振興,被派往岳塘區荷塘街道荷塘村擔任第一書記,與荷塘街道聯村干部張威一同組隊,為強村富民補短板、療頑疾、蹚新路。他們的到來,短短幾個月,為村上帶來了看得見的變化,給村民帶來了“穩穩的幸福”。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隆錕深知自身承擔著建強村黨組織,帶領荷塘村實現鄉村善治的特殊使命。剛到崗時隆錕發現,村上干部隊伍比較松散,開展黨員活動不規范。他堅持每周組織例會梳理工作、統一思想,強力推行村務公開贏得民心,定期開展各類主題黨日活動,學精神、強隊伍、激活力。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隆錕動員村“兩委”以“為民辦實事”為落腳點,由村上統一組織免費秋耕、犁田、育秧,有效提高了村民種糧積極性;實施1.5公里翰林路拓寬+“白改黑”工程,方便了村民出行;建設翰林林沖美麗屋場,美化了鄉村風貌。
荷塘村地處長株潭綠心區,交通優勢十分明顯,由于全村為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村級集體經濟過去僅有舊學校、舊廠房的租金收入。為提升“造血”功能,去年,荷塘村成立了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收購了駐村企業湖南漢林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漢林農業),有意發展集特色水果種植、采摘、垂釣、休閑、住宿為一體的觀光休閑農業,但苦于沒有好思路。隆錕一進村,便利用“五一”假期,組織村“兩委”、組長、黨員代表赴長沙縣慧潤鄉村等民宿酒店考察,學習如何以鄉村民宿拉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觀念一變天地寬。回村后,隆錕指導村上收購了3棟閑置民房,邀請專家制定規劃設計方案,引進北京一家文旅公司入股,共同打造特色民宿。與此同時,重點推進漢林農業160多畝特色水果、30多畝鮮花、20多畝無公害蔬菜種植,及5000羽土雞土鴨、70多畝魚塘養殖,規范經營200平方米農家樂,全力推進種養殖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當前,民宿項目周邊清潔、綠化已基本到位,手續齊全后便可啟動房屋改造。依托漢林農業,荷塘村今年集體經濟總收入預計可實現50萬元。待明年水果基地掛果豐收、民宿正式開門迎客,荷塘村種養殖、餐飲、住宿等各方面收入有望突破200萬元。
聚人心、強黨建、興產業的同時,隆錕毫不松懈鞏固荷塘村脫貧成果。該村共有93戶263名脫貧戶,在區級單位聯點干部定期走訪的基礎上,隆錕指導荷塘村延續村級幫扶機制,堅持由1名黨員聯絡3戶脫貧家庭,密切關注其思想動態、收入變化,及時排查返貧風險。脫貧戶許四滿夫妻都是七旬老人,因身體虛弱、長期服藥,每月醫療費用不少。為保障二老的生活開支,村“兩委”特意為許四滿老人安排了公益崗位。干著輕松的保潔員工作,每月可領800元工資,許四滿知足又感恩。
國慶剛過,隆錕就向后盾單位市水利局爭取到了10萬元幫扶資金,用于支持荷塘村各項建設。得知全村95%的人還在用小水井,經常要應對枯水、渾水等問題,隆錕積極向水利部門爭取,一心想讓村民早日用上安全、放心、干凈的自來水。荷塘村黨總支書記許劍說:“駐村干部的務實作風,堅定了我們本村干部干事創業的決心。相信在工作隊的幫助下,我們荷塘村會更快向鄉村振興目標邁進!”(李容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