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知名的休閑農業節慶品牌,17歲的南京農業嘉年華風華正茂。如今這不只是一場農民和市民的狂歡,被賦予了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新模式、新品種的推介功能,南京農業嘉年華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成為重大農業項目招商的媒介,實實在在推動產業發展、鄉村振興。
從好玩、好看,到兼具“知性”“內涵”,南京農業嘉年華完成了哪些蛻變?
突破創新瓶頸做人人可參與的聯歡派對
自2005年開始,每年金秋時節南京人都會赴一場約會,那就是準時登場的南京農業嘉年華,它是全國范圍內首創的休閑農業節慶知名品牌,16年來累計帶動游客近70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超13億元,是名副其實的“農民的節日、市民的盛會”。
今年9月26日,在農民和市民的掌聲和歡呼中,17歲的南京農業嘉年華再次登臺亮相,不少人帶著疑問而來:今年又會有什么新鮮和亮點?
“說實話,這也是我們覺得最難的問題。”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處室負責人告訴記者,南京農業嘉年華已經舉辦了16屆,加上現在農業類的節慶活動眾多,市民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如何創新辦會形式、豐富活動內容,讓每一屆嘉年華都有亮點和新意,讓更多的受眾參與進來,成為擺在活動主辦方面前的一道課題,突破創新瓶頸勢在必行。
記者獲悉,往年農業嘉年華更多是以家庭團聚、親子游玩為主,今年新建了的轟趴館,看電影、玩桌游,燒飯聚餐,一個場景即可滿足年輕人企業年會、聚餐團建、主題派對等活動。“這確實是個團建的好去處,開門看花海、關門能娛樂,國慶節打算帶朋友一起來試試。”從市區來的小許逛了一圈后興致勃勃,已經盤算好了游玩計劃。
住宿資源有限,就讓民房大變樣。把三棟閑置的民房改造成了民宿,搖身一變就能給市民帶來地中海風格、田園風格、水鄉風格等不同住宿體驗,讓更多的市民玩得高興、留得下來。
要做網紅IP,嘉年華還得“時髦”。開幕式上線的“南京數字農業嘉年華”利用5G、VR直播等技術,打造“云端”嘉年華,讓廣大市民足不出戶就能玩轉南京都市圈的美麗鄉村。
“今年很大的亮點是自我創新、自我超越,在創新中補齊‘木桶’短板,讓嘉年華保持青春活力,將‘農味’和‘趣味’有機結合,打造了人人皆可參與、大眾都能體驗的農業大聯歡、市民大派對。聚集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人氣,帶動了鄉村農產品銷售、餐飲、住宿等休閑農業綜合收入的提升,有效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處室負責人說。
功能多維延伸借助平臺引領農業科技發展
住民宿、玩轟趴、看花海……農業嘉年華是一場大型的狂歡節,但她又遠遠不只是一場狂歡。
巴掌大的小西瓜、無土栽培的小番茄、種植期間無肥又無藥的八卦洲“野八鮮”……在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智慧農業館內,記者看到了新型栽培設施和技術下,種植蔬果變得精準、更“聰明”,不僅生產節水節肥,而且還能避免農作物連作障礙造成的病蟲害傳染,讓果蔬產量高兩三倍。“我們應用了多種新型栽培新技術,集成展示新型袋培、高架栽培等5種高科技栽培模式,讓農民直觀感受到科技對農業生產的變革。”現場一位工作人員說道。
緊挨著智慧農業館,農業科技創新展洽館里一排排造型奇特、顏色鮮亮的農業新裝備引起農民朋友們的關注。“這是植保機,那是粉碎機,前面還有新型的無人機和農業機器人……”工作人員介紹的,正是場館內40多種新型農業設備,除此以外還有新品種菊花、功能性百合、陽臺園藝等13項農業科技成果。
一場農業嘉年華,怎么還搬來這么多農業科技成果?“本屆嘉年華我們嵌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展示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業態、新裝備、新模式等,讓正在從事和未來將要從事三農工作的人們接觸與了解,加快農業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助力科技強農。”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屹說。
科技創新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力引擎,農業科技正成為現代農業核心競爭力之所依,內生后勁之所在,轉型升級之所系。在南京有53所高等院校,其中22所是涉農院校,還有600多家的科研機構,這都是農業科技發展的豐富資源和堅實基礎,科技創新后勁十足,科技興農大有可為。
節慶化身媒介
成為鄉村振興新引擎
古村落改造出新、打造美麗鄉村、建設水產精深加工設施……開幕式現場進行了南京都市現代農業招商資源主旨推介,簽約全市重大農業項目14項,項目類型包括了高標準農田建設、三產融合、智慧農業等等,項目總額達8.69億元。
這是首次在嘉年華上嵌入了招商的環節以及項目簽約的環節,以農業嘉年華為媒介,帶動全市農業重大項目的招商,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南京市江寧區曹村社區山陰村生活著不少王氏村民,他們是王羲之的后代。近年來通過創建南京市美麗鄉村示范村、省級特色田園鄉村,提升了鄉村的知名度。曹村社區黨委副書記張慶告訴記者:“我們計劃投資1.2億元,完成鄉村振興先導區建設項目,通過建筑立面提升改建、產業服務配套設施、古村落改造出新等建設工程,努力建設生產、生活、生態、村容、鄉風‘五美’的鄉村風景,營造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獨、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的山陰旅游村環境氛圍,實現三產融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17載“鄉”約,嘉年華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自己的知名品牌,并成為了區域發展新引擎。從2014年起,農業嘉年華舉辦地從城市移到農村。嘉年華利用自身的品牌優勢,集聚政策、資金、人才、媒體、產業等要素向舉辦地傾斜,提升了區域基礎設施建設,造就了一批休閑農業亮點,帶動了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了鄉村面貌轉變,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我們已經連續五年舉辦嘉年華,”棲霞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八卦洲街道二級調研員曹夕陽說起來頗為驕傲,這直接促進了產業升級、經濟發展。據悉,上一屆就吸引了來自西藏、青海、吉林等全國近30個省市和自治區的45萬名游客,帶動當地綜合經濟收入達4800萬元。嘉年華不僅帶“火”八卦洲了,讓小島換新貌,還帶動了洲上農業企業的發展,為八卦洲開辟出一條新的致富路。
17載風雨兼程,南京農業嘉年華在不斷自我突破、更新迭代,向全市人民分享成果、為農業升級引路,在三產融合中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