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正文

讓工程實物量發揮對經濟穩定的正向促進作用

來源:光明日報2021-08-02 10:53:56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合理把握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推動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新增地方債發行規模達18833.16億元,發行進度為42.1%,滯后于序時進度。其中,7月份新增地方債發行規模為4033.35億元。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記者表示,形成實物工作量是檢驗投資進度的關鍵,當前我國一直強調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在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不放松的前提下,今年新增地方債發行進度放緩,主要是注重效果,滿足了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和資金需求,有效避免了債券資金閑置。

“投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要提高財政政策效能,需要及時將財政資金轉化為投資。今年夏天的洪災和疫情的局地出現,可能對消費和出口產生一定的影響,發揮投資作用解決社會發展問題成為當務之急。”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崔志娟對記者表示,因而需要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引導作用,并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要求,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辦國家層面的大事、難事、急事,利用地方政府債券特別是新增債券資金投入到政府投資項目,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將資金轉化為實物資產,形成公共基礎設施,以提供高效和高質量的公共服務,促進經濟增長。

“用實物工作量把控政府投資進度,有利于促進積極財政政策更有針對性和效力。下一步將更加注重財政投資的提質增效,既要保證財政政策對經濟釋放明確引導和持續推進信號,還要積極減輕地方政府債務持續放大的壓力,促進我國經濟穩定恢復和加固,壓實政府投資質量,避免預算內投資盲目上馬和債券資金閑置浪費加重財政負擔。”張依群說。

為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今年財政部優化了財政資源配置,保障了重點領域支出。從財政支出看,財政部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25.01萬億元,增長1.8%。截至6月底,已經形成支出12.17萬億元,同比增長4.5%。其中,農林水支出9369億元,交通運輸支出5673億元。從地方債投向看,今年上半年全國地方發行的新增專項債券,約一半投向了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領域重大項目;從財政直達資金看,今年建立常態化直達機制,資金總量達到2.8萬億元,并加快落到資金使用單位,截至6月底,各地區形成支出1.635萬億元,支出進度達到63.1%,形成了一批實物工作量。

張依群認為,應該從四方面促進實物工作量形成:一要加快現有在建項目工程和資金進度,保證項目按期完成建設任務。二要對擬建項目嚴格審查,做好充分項目準備,不開快車,穩扎穩打,提高預期。三要及時掌握和檢驗實物工程量推進效果,防止盲目推進投資和債券發行進度。四要做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財政政策銜接,一方面要保持工程有序推進,另一方面要合理把控進度節奏,讓工程實物量發揮對經濟穩定的正向促進作用。

崔志娟表示,形成實物工作量的基礎之一是項目的成熟度。要發揮財政資金效能,更有效形成實物工作量,就需要各部門前期謀劃好項目,做好項目儲備。財政部門需要建立健全項目常態化管理工作機制,各部門需要按照“十四五”規劃,將地方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具體項目,借助科研院所、社會服務機構等“外腦”促進項目策劃,強化績效管理的正向激勵作用,加快項目謀劃;通過強化信息公開、發揮市場有效和政府有為作用,推進項目簽約。(包興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