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正文

我國農業保險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補貼品種逐步擴大

來源:中國財經報2021-07-06 14:59:11

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日前發布《關于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自今年1月1日起,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逐步擴大為13個糧食主產省份產糧大縣的全體農戶。

《通知》明確,以堅持自主自愿、體現金融普惠、增強預算約束、鼓勵探索創新、確保風險可控為基本原則,實施地區包括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個糧食主產省份的產糧大縣。2021年納入補貼范圍的實施縣數不超過省內產糧大縣總數的60%,2022年實現實施地區產糧大縣全覆蓋。

“農民種糧,保險護航”。在災害面前,農業保險是農民的“定心丸”。《通知》強調,完全成本保險的保險責任應涵蓋當地主要的自然災害、重大病蟲害和意外事故等,種植收入保險的保險責任應涵蓋農產品價格、產量波動導致的收入損失。保險費率應按照保本微利原則厘定,綜合費用率不高于20%。承保機構應滿足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機構遴選管理要求。

《通知》指出,原則上,完全成本保險或種植收入保險的保障水平不高于相應品種種植收入的80%。補貼比例為在省級財政補貼不低于25%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及東北地區補貼45%,對東部地區補貼35%。各地應結合財力狀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因地制宜擴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

據財政部金融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兩大保險品種具有多種政策優勢,一是保障水平高;二是保險責任范圍廣;三是完全成本保險的保險責任涵蓋當地主要的自然災害、重大病蟲害和意外事故等,種植收入保險的保險責任涵蓋農產品價格、產量波動導致的收入損失,保險責任范圍設置相當廣泛,基本解決了農民種糧的后顧之憂;四是惠及全體農戶。此次政策擴面提標有助于全面提高農戶種糧積極性,切實提升這項惠民政策的普惠性。

據了解,從2018年開始,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在6個糧食主產省份的24個產糧大縣開展了為期3年的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工作。經評估,前期試點工作成效明顯,受到農戶、地方政府廣泛歡迎。

自2007年中央財政實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以來,我國農業保險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補貼品種逐步擴大,已由2007年的5個品種擴大至天然橡膠、油料作物等16個大宗農產品及60余個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基本覆蓋關系國計民生和糧食安全的主要大宗農產品,形成“中央保大宗,地方保特色”的財政補貼體系,補貼比例逐步提高。2020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815億元,已經成為世界上農業保險保費規模最大的國家,其中全國各級財政共承擔保費補貼603億元(中央財政撥付保費補貼資金285億元),為農民提供農業風險保障4.13萬億元,中央財政補貼資金使用效果放大145倍。

(記者李忠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