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財聯社記者獲悉,上海銀保監局近日印發《關于推動上海財產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指出,到2023年,上海財險業保費收入年均增長率超9%,保險密度超3000元,保險深度達1.6%,非車險占比提高至60%,主要業務領域的線上化程度達80%以上。
《實施意見》明確上海財險業發展目標,將形成產品豐富、功能完備、治理科學、競爭有序的財產保險市場體系,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能力邁上新臺階,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轄內法人財險機構償付能力充足率均達標,風險綜合評級居全國前列。突出風險得到有效化解處置,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實施意見》聚焦上海“十四五”重點發展領域,積極對接上海“四大功能”“五個中心”建設,圍繞“三大任務、一大平臺”戰略,聚焦五型社會、五大新城、浦東新一輪改革開放等新的重大部署,圍繞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良性循環,提升行業服務能力和服務質效。
大力發展綠色保險。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主動對接臨港新片區、崇明世界級生態島、上海市低碳發展實踐區及綠色生態城區等建設需求,聚焦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清潔能源、城市綠色發展、環境污染治理等領域,提升產品研發及風險保障能力。鼓勵保險資金投資綠色經濟發展領域。
圍繞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實施意見》就財險業的作用創新性地提出具體構想和解決思路,包括推進綠色保險應對氣候變化,探索氣象指數保險在城市氣候巨災管理、生態農業、支持新能源企業發展等領域的應用;利用保險科技手段加強網絡安全等新興領域的風險識別和管理能力;探索推出集成電路保險新品種和服務新模式;提升對新興科技產業、創新科技項目、科創企業的全流程風險管理能力,建立多主體、多層次、多形式的科技保險服務網絡等。
同時要完善車險市場機制,繼續深化車險綜改,推動行業形成競爭充分、穩健有序的發展格局以及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理念。加大車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對新能源車、大數據、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新技術、新業態的研究并推廣應用,率先開發新能源車險特色產品。
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在滬設立子公司或功能性總部;指導在滬外資財險公司優化網點布局,有序拓展業務范圍;推動外資財險公司為國內市場引入先進業務模式、科技手段、管理經驗和金融產品;增加政策透明度,減少外資進入上海財險市場的“玻璃門”和“天花板”。
監管層面,《實施意見》強調市場主體及監管部門的核心能力建設,提出要積極探索監管科技創新,加強數字化監管能力建設;鼓勵公司依托科技賦能,重構保險價值鏈,不斷積累包括數據管理在內的核心技術和能力,從傳統的財務補償向“保險+風控+服務”的全面風險管理專家轉型等。
下一步,上海銀保監局將持續指導轄內財產保險公司明確具體任務,落實工作責任,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更好發揮上海自貿試驗區和臨港新片區、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先行先試優勢,開創上海財產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