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袋子永遠是老百姓最關注的話題。去年疫情沖擊下,全國的平均工資是多少?是漲了還是跌了?5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一系列數據給出答案。
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79854元,比上年增長6.1%。分企業類型看,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7379元,比上年增長7.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2%;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7727元,比上年增長7.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3%。
記者就大眾較為關注的熱點進行了梳理:
熱點一:疫情沖擊工資是漲是跌?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盡管受到疫情沖擊,全國的平均工資仍然保持了增勢,不過增勢處于近年來的低點。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副司長孟燦文解讀數據認為,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實際增長5.2%;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實際增長5.3%。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增速為1984年以來最低點,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增速回落至2009年有統計以來的第二低點。
熱點二:哪些行業平均工資較高?
究竟哪些行業平均工資較高?數據顯示,在城鎮非私營企業中,年平均工資最高的3個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77544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39851元,金融業133390元,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82倍、1.44倍和1.37倍。
而年平均工資最低的3個行業分別是農、林、牧、漁業48540元,住宿和餐飲業48833元,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60722元,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0%、50%和62%。
同時,在城鎮私營企業中,行業工資高低與非私營企業基本相一致。私營企業中,年平均工資最高的3個行業分別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01281元,金融業82930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72233元,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75倍、1.44倍和1.25倍。
而年平均工資最低的3個行業分別是農、林、牧、漁業38956元,住宿和餐飲業42258元,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43287元,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7%、73%和75%。
熱點三:哪些行業工資增速快、有潛力?
入哪行不光要看當前工資,還要看增長潛力,那么,哪些行業工資增速快?
在城鎮非私營企業中,年平均工資增速最高的3個行業依次為農、林、牧、漁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分別增長23.4%、10.7%和10.0%。增速最低的3個行業依次為住宿和餐飲業下降3.0%,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長0.8%,金融業增長1.5%。
在私營企業中,年平均工資增速最高的3個行業依次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采礦業和制造業,分別增長18.7%、9.8%和9.6%。增速最低的3個行業依次為教育,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以及住宿和餐飲業,分別下降4.6%、2.6%和0.4%。
熱點四:哪個區域平均工資較高?
人口流動遷徙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點,最近出爐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大批民眾用腳投票,向著經濟更發達、發展機遇更多的產業帶、城市群遷徙。那么,全國目前究竟哪個區域平均工資較高?
分四大區域看,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呈現出一致的工資高低水平,工資由高到低依次為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地區。
其中,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在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地區分別為112372元、88000元、78193元和77631元,比上年分別增長8.0%、7.4%、6.4%和8.2%,最高和最低地區的平均工資之比為1.45,與上年基本持平。
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在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地區分別為63601元、50510元、48861元和43928元,比上年分別增長6.9%、8.0%、11.2%和10.2%。
(記者 趙語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