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正文

中基協首次發布機構代銷基金銷售保有規模榜單

來源:中國經濟網2021-05-17 08:33:48

長期以來,基金代銷市場一直被業內視為“隱秘而重要”的介質,在當前全市場管理規模突破20萬億元之際,一份榜單讓機構及投資者得以一睹基金銷售行業的競爭格局。

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首次發布的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百強榜單(以下簡稱“百強榜單”)顯示,第一季度,“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合計為5.43萬億元,“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合計為6.51萬億元。同時,機構的競爭格局也進一步凸顯,銀行、券商和基金公司直銷的保有規模占比出現下降態勢,而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占比大幅增長。

記者通過對多家公募基金、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和證券公司的調查走訪了解到,代銷機構對中基協發布的百強榜單均持積極態度,認為相關數據的發布有利于進一步推動行業長遠發展;銷售機構從注重交易額到保有規模的轉變,有利于提升客戶投資體驗,特別是將權益產品保有規模單獨統計,對抑制“贖舊買新”有積極作用。同時,榜單也有望成為指導財富管理發展的核心指標。

中基協首次發布

機構代銷基金銷售保有規模榜單

5月13日,中基協首次發布了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百強榜單,該榜單的發布引起了基金行業、金融機構、投資者的強烈關注。

百強榜單發出后,記者朋友圈中的銀行、券商、基金等專業機構人士及各類投資者紛紛熱議,微博討論熱度持續上升,“基金代銷機構的底牌亮出來了”,不少機構從業人員表示。

對于百強榜單的首次發布,粵開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行業組負責人陳夢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基金保有規模能夠真實反映投資者當前持有的基金規模,而并非只關注銷售機構的銷售數據,考慮到市場中存在銷售機構為提升銷售數據,間接鼓勵投資者贖回基金后再轉買新基金的情況,統計公募基金銷售保有量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各個機構的基金銷售能力。”

“此次中基協公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一方面,可以通過信息透明化的方式規范公募基金銷售市場,鼓勵基金銷售機構引導投資者進行長期價值投資,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專業的金融服務,有助于提升投資者信心,更好地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移;另一方面,公募基金銷售保有量排名給予投資者一定的參考依據,在選擇基金銷售平臺時,認可度高、專業能力強、基金銷售保有量高的頭部機構更受投資者青睞,強者恒強效應有望持續釋放。”陳夢潔進一步向記者解釋道。

盈米基金CEO肖雯向記者介紹說:“首次公布基金代銷機構榜單,這對整個公募基金行業長遠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有利于銷售機構更加注重保有規模,有利于幫助銷售機構加大關注對客戶投資體驗,特別是將權益類產品保有規模單獨統計,也是提升權益類規模的重要舉措。從根本上看,還將引導代銷機構更加注重客戶的收益,而不是關注自身的銷售業績,對代銷市場長期發展來看,都有著積極作用。”

天風證券非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夏昌盛則直言:“百強榜單的發布是財富管理未來的發展核心指標,建議重視。”

銀行保有規模最大

券商上榜家數最多

在百強榜單發布之前,大家都沒想到,券商上榜家數占比能夠達到近一半。

記者對百強榜單梳理發現,在這100家代銷機構中,券商占據了47家,銀行占據了31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及其他占據了22家;從保有規模來看,“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合計為5.43萬億元,其中,銀行占比61.11%(規模為3.32萬億元),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及其他占比22.54%(規模為1.24萬億元),券商占比16.12%(規模為8750億元)。“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合計為6.51萬億元,其中,銀行占比57.88%(規模為3.77萬億元),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及其他占比27.11%(規模為1.78萬億元),券商占比14.81%(規模為9650億元)。

從百強榜單中也可以發現,“強者恒強”貫穿著整個金融行業。從“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來看,招商銀行的保有規模最高,為6711億元;螞蟻基金緊隨其后,保有規模為5719億元;工商銀行位列第三,保有規模為4992億元;此外,建設銀行、天天基金、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10家機構的保有規模超1000億元。從“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來看,螞蟻基金位列第一,保有規模為8901億元,招商銀行為7079億元,工商銀行為5366億元;還有13家機構的保有規模超1000億元。

“從這份榜單來看,目前國內的公募基金代銷市場呈現出銀行、券商和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三足鼎立態勢。”恒天基金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尤其是從非貨幣公募基金的保有規模來看,銀行占據了一半以上,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不足三成,券商占比次之。從代銷機構的數量來看,47家券商、31家銀行、21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1家保險公司;其中,前6家代銷機構的保有規模合計占100強的52.72%,前20家合計占比81.08%,由此可見,公募基金代銷市場的二八分化現象非常顯著,例如在排名中,招商銀行和互聯網巨頭螞蟻基金領跑,其他機構規模差距較大。

雖然券商在家數方面占據優勢,但保有規模占比均不足20%。對此,陳夢潔向記者表示:“盡管上榜的證券公司數目較多,但銀行在權益基金銷售保有量方面仍占據較大優勢,其主要原因在于銀行的網點覆蓋面更廣、高凈值客戶較多。對于券商而言,近年來權益基金市場火熱,在大資管背景下,券商紛紛布局基金業務,基金銷售逐漸成為券商財富管理條線的業務重點。當前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規模不斷擴張,券商對證券市場具備成熟的認識和完善的研究體系,在相關產品的銷售中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如今券商的經紀業務更加多元化,憑借自身在渠道、服務、權益資產研究等方向的優勢,給客戶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資產配置方案,充分發揮了投顧業務優勢,在競爭激烈的基金銷售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獨立基金銷售機構

保有規模占比大幅提升

中基協還同步發布了各渠道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占比。根據分類顯示,自2015年至2019年,在全市場保有規模占比中銀行、券商、基金公司直銷、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調整。其中,銀行、券商和基金公司直銷的保有規模占比出現下降態勢,而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占比大幅增長,其他代銷占比整體變動不大。

具體來看,2015年至2019年,銀行的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占比從25.22%降至23.59%,券商的占比從10.01%降至7.59%,基金公司直銷占比從61.9%降至57.29%。與上述傳統金融機構不同的是,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保有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占比從2.14%提升至11.03%。

鼎信匯金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從2015年到2019年,銀行、券商和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占比變化較小,可能還在走‘贖舊買新’的道路,從公募基金市場表現情況來看,頻繁操作也讓客戶深陷 ‘公募賺大錢,基民賺小錢或不賺錢’的魔咒。銀行和券商具備天然的優勢,有客戶群體基礎,加上相關的專業服務容易把客戶轉化為公募基金持有人。對比獨立基金銷售機構,頭部公司也具有海量用戶和品牌效應,利于推動銷售規模提升。”

對于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保有規模占比的跨越式增長,陳夢潔向記者表示:“以互聯網銷售為代表的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憑借其在互聯網營銷方面的優勢,深入挖掘用戶的潛在購買力,尤其是投資經驗較少的年輕投資者,市占率快速提升。”

肖雯也對記者表示:“從代銷數量來看,頭部獨立銷售機構在持續領跑,然后是銀行和券商。但要看到,目前互聯網銷售機構更注重投資者的陪伴,采取投顧模式相結合,可以觸達到更多客戶,且客戶群體偏向年輕化。本次百強榜單公布的數據中,在當前基金互聯網銷售業務快速發展的市場背景下,未來互聯網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交易量及保有規模占基金零售業務的比例會越來越高。”

銀行和獨立基金銷售機構

更受基金公司青睞

記者了解到,長期以來,由于其自身優勢,銀行備受公募基金青睞,但隨著互聯網多元化服務模式豐富,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也逐漸成為公募基金的另一項選擇。

在走訪過程中,北京某公募人士向記者介紹說,“對于公司而言,銀行當前的代銷地位還不會動搖,但對于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來說,尤其是像螞蟻基金、天天基金等頭部代銷機構,也是重要的合作對象。目前基民的年輕化態勢越來越明顯,而年輕人對于互聯網的多元化服務和便捷性比較重視,由此,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未來的代銷能力還將提升。”

“公司目前跟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合作已有近10家,但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代銷能力也有很大差距。”另有公募基金人士向記者透露,頭部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銷售能力還是可以的,但差一點的幾乎沒有太多的銷售額,公司也在考慮是否與其解除合作,因為每次新產品發行,多一個合作渠道也會相應增加成本,其實并不劃算。

恒天基金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說:“目前備受公募青睞的代銷機構還是銀行和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等。銀行更多是靠理財師去銷售基金,在很早之前銀行就開始重視財富管理業務,且長期堅持提升理財師的專業化水平,以及持續對客戶陪伴服務,從而坐上了基金代銷的頭把交椅。相比銀行和券商,第三方互聯網代銷機構主要依賴平臺流量。 ”

對于未來的發展機遇,陳夢潔對表示:“當前居民投資意識增強,理財需求顯著提升,在大資管背景下,公募基金市場仍有較大上升空間,各類機構都具備發展機遇。在良性市場競爭環境下,獨立基金銷售機構與各個基金公司的合作關系有望更加密切,不僅給投資者創造更多的選擇空間,也能夠推動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發展。整體來看,短期內銀行仍將占據優勢地位,之后隨著年輕投資者的可支配收入提升,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有望憑借自身的平臺優勢,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

(記者 王寧 周尚伃)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