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正文

截至4月28日晚滬深兩市共有3942家上市公司披露年報

來源:中國經濟網2021-04-30 08:47:20

2020A股年報掃描:疫情陰影下營收、凈利潤雙走高,實體企業逆勢加碼研發投入

A股上市公司2020年年報和2021年一季報披露接近尾聲。

過去的2020年,受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受到沉重打擊,而中國有效控制疫情,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

上述宏觀變化亦反映在上市公司微觀層面,比如A股上市公司盡管2020年上半年遭受重創,但從下半年開始業績很快恢復,整體走上復蘇。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8日晚,滬深兩市共有3942家上市公司披露年報,這些A股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1.33萬億元,同比增長2.86%,實現凈利潤4.01萬億元,同比增長5.37%。

艱難時期,金融機構反哺實體經濟效應顯著,剔除兩油和金融機構后的A股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38.15萬億元、1.88萬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25%和13.73%,增速明顯高于全部A股業績增速。

2021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抗壓韌性和發展活力強勁,2021年一季度的中國經濟也頗多亮點。

由于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造成了較低的基數,2021年一季度上市公司業績漲幅驚人,截至目前A股市場已有3316家公司發布了一季報,合計實現營業收入8.10萬億元,同比增長32.01%,實現歸母凈利潤7003.48億元,同比增長70.92%。剔除金融企業后,A股合計凈利潤增長為142.62%。

更為可喜的是,2020年以來,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和強度也持續增加。科創板上市的企業研發強度更高,構成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A股企業2020年年報披露接近尾聲,退市新規下“出清”劣質企業速度將明顯加快。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8日晚,2020年凈資產為負值的企業已有25家,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14家企業,近一年信息披露、運作存在重大缺陷的有108家企業,而這些企業或將面臨退市局面。

科創板、創業板業績增速強于主板

伴隨著A股公司年報的連續披露,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變化趨勢也呈現在市場面前。

2020年受疫情影響、經營壓力增長,虧損企業的數量也創出新高。記者統計Wind數據發現,2020年A股上市公司虧損企業的數量為483家,較2019年的380家提升27.10%。較最高峰2018年452家的虧損量也略有提升。

不過,該情況到2020年中報時已經明顯改善。

2020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虧損數量達到罕見的777家,上市公司營收和凈利潤更是同比雙降,2020年上半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1.85萬億元,同比下降18.24%。剔除金融后,上半年A股凈利潤為7940.05億元,同比下降25.07%;剔除金融石油石化后,A股凈利潤為8468.73億元,同比下降15.21%。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得當,復工復產工作穩步推進,整體來看,A股市場已披露年報的全部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回正,實體經濟展現出極強韌性。

其中,科創板、創業板企業的收入和業績增速要明顯高于主板。創業板已披露932家上市公司年報,合計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69%,凈利潤同比增長36.66%至1317.49億元;科創板已披露上市公司年報255份,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893.52億元,同比增長17.29%,實現凈利潤462.32億元,同比增長73.29%;滬深主板已披露上市公司年報2755家,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7.96萬億元,同比增長2.53%,實現凈利潤3.75萬億元,同比增長3.84%。

進入2021年一季度,全部A股業績走勢持續增強,科創板、創業板亦延續強勁走勢。

截至4月28日晚,2021年一季度,上證A股、深圳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84、2.26、0.38、0.07萬億元,同比增長29.12%、42.15%、48.71%、80.06%;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809、1886、436、89億元,同比增長90.82%、92.38%、117.46%、261.16%。

從行業業績表現看,化工、休閑服務、計算機位居盈利增幅榜前三,2021年一季度凈利潤增幅分別為1496%、872%、671%;農林牧漁、銀行、食品飲料業績增幅排名后三位,2021年一季度凈利潤增幅分別為-8.96%、15.39%、27.15%。

“一方面是規模體量上,科創板、創業板企業屬于成長性較強的公司,業績向上空間較大,而主板企業大多數已經非常成熟,業績較為穩定;另一邊,企業的創新和研發能力對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保持高創新能力的企業,也能保持較高的成長性;當然,去年初不少公司因受到疫情沖擊,上年同期基數較低,導致今年一季度企業業績增幅顯著。另外,經營正常的季節性變化也是需要納入考慮的因素。”華南一家中型券商策略分析師受訪指出。

A股研發投入逆勢增長

不過,在業績強勁增長的同時,資本市場的財務杠桿率卻出現了一定的提升。從目前企業披露的2020年年報顯示,截至目前3942家上市公司平均資產負債率為46.72%,較2019年43.22%的平均資產負債率高出3.5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負債率走高,但記者注意到A股上市公司的財務費用卻并沒有上升,2020年A股上市公司財務費用合計5364.40億元,同比2019年的5441.76億元下降了1.42%。

“一方面,2020年,疫情之下全球進入流動性寬松,市場利率整體下行,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金融市場扶持實體企業發展強度加大,比如支持企業發行疫情防控債等。”前述華南策略分析師表示。

根據中央結算公司數據顯示,2020年,債券收益率整體較上年有所降低。10年期國債收益率日度均值較上年下行24BP至2.9441%,10年期國開債收益率日度均值較上年下行24BP至3.3682%,10年期企業債收益率日度均值較上年下行25BP至4.0744%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抗擊疫情,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更是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真正發揮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債券市場共計發行各類疫情防控主題債券13672.26億元,其中,在中央結算公司發行10645億元,占比達77.86%。

進入2021年,隨著經濟持續復蘇,杠桿率再一次下降,截至目前已披露2021年一季報的全部A股公司平均資產負債率為46.08%,較2020年末下降0.64個百分點。

“去年疫情影響下,金融機構加大了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其中信貸支持也加強。不過在公司盈利能力逐漸復蘇后,降杠桿的趨勢還在持續,許多上市公司的負債率開始持續下降。”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師表示,“我們認為,注冊制下,IPO、并購重組和再融資持續推進,企業股權融資效率持續提升,A股公司的平均負債率有望進一步降低。”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A股企業抗住疫情壓力、強勁增長的另一面,上市公司也越來越注重內生增長,即便是在遭遇疫情重壓的2020年,A股企業研發投入的熱情仍高漲。

記者統計wind數據發現,截止目前披露2020年研發費用的企業合計3560家,研發費用總計高達9508.79億元,同比2019年的8336.36億元增長了14.06%。

具體來看,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研發投入強度)超過10%的企業合計454家,投入強度居前的上市公司大多來自醫藥生物領域,且多為科創板企業。較為典型的如神州細胞-U、艾力斯-U、康希諾-U、澤璟制藥-U等,均是處于發展中早期的醫藥生物企業,目前營業收入規模較小或甚至沒有營業收入,但公司在研發的投入較大,2020年研發費用均過億。

而從絕對值上看,中國建筑、中國石油、中國中鐵、中國交建等,研發投入均超過200億元,但同公司更龐大的營業收入體系相比則不值一提,研發投入強度均為超過3.5%。

A股市場研發投入強度在6%以上的上市公司中,規模排名居首位的則屬中興通訊,2020年中興通訊研發投入合計147.97億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了17.9%,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達14.6%。

“上市公司作為行業標桿,對整個科研市場的發展起到帶頭和示范作用,良性推動科技強國建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說道。在其看來,當前,上市公司受益于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強化,可以通過科研投入回收成本,并獲得盈利,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積極性自然越來越高。

此外,近年來,我國實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大大也減輕了企業研發投入負擔,進一步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發布數據顯示,全國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企業戶數由2015年的5.3萬戶提升至2019年的33.9萬戶,五年間擴大了5.4倍;減免稅額由726億元提升至3552億元,2020年減免稅額達到3600億元,年均增長37.8%。

退市警報拉響

隨著上市公司年報相繼出爐,A股退市警報也逐漸拉響。

根據滬深交易所的規定,2020年財報是退市新規適用的首個會計年度,截至4月28日,共計12家上市公司因財務不達標而被實施*ST,其中,僅4月28日晚,就有5家A股上市公司因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

具體來看,*ST寶德、*ST西域、*ST香梨、*ST德新和*ST米奧5家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其中,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者為準,營業收入也應當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

而根據記者統計發現,與之類似,同樣觸及退市新規的企業還有不少。

截至目前,有25家上市公司2020年凈資產為負值;146家企業2020審計報告被出具保留意見(包括57家為保留意見,75家為帶強調事段的無保留意見,14家無法表示意見);2020年扣非凈利潤為負,營業收入不足1億元的企業為37家。

wind數據還顯示,今年4月以來,已經有39家上市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其中,8家企業被出具非標意見,23家企業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或者經更正的凈利潤為負值,一家企業最近一個會計年度股東權益低于注冊資本,即每股凈資產低于股票面值;5家企業最近三年虧損;2家企業出現其它異常狀況,被實施特別處理。

而截至4月28日晚間,兩市還有207只股票尚未披露年報且2020年業績預虧,在這其中,80只股票2019年歸母凈利潤為負值,或面臨著連續兩年虧損的風險,其中44只個股非“ST”板塊,具有“戴帽”風險。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年報披露截止日期愈發臨近,或將有更多的公司被實施*ST,面臨退市風險,而A股市場也將更好發揮資源配置功能,更好地適應中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需要。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分析認為:“多財務指標組合的退市標準,將重點考核上市公司持續經營的能力。能夠把那些沒有主業、沒有可持續經營能力的空殼公司、皮包公司和僵尸企業徹底趕出市場。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制度突破、制度創新。”

(記者 楊坪)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