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正文

臨近4月底我國信托業進入年報密集披露期

來源:上海證券報2021-04-28 08:42:47

臨近4月底,信托業進入年報密集披露期。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27日,已有9家信托公司的2020年年報“出爐”。喜憂不均是信托公司如今的業績概貌,但從信托規模和業務結構來看,規模壓降和業務轉型已然成為行業“主旋律”。

信托公司業績持續分化

4月26日,行業的“排頭兵”中信信托披露了2020年年度報告。至此,已有包括中融信托、中糧信托、百瑞信托、山東國信等公司在內的9家信托公司業績出爐。從營收和凈利潤表現來看,信托業分化態勢在去年依舊存在。

公開披露信息顯示,中信信托去年實現營業總收入87.46億元,實現凈利潤38.55億元,兩個關鍵指標目前均暫列第一。緊隨其后的是平安信托,202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61億元,同比增長16.72%,實現凈利潤30.85億元,同比增長16.34%。另外,五礦信托、中糧信托、英大信托和百瑞信托去年表現也頗為亮眼。2020年中糧信托實現凈利潤3.03億元,同比增長139.83%,英大信托和百瑞信托則分別實現凈利潤12.38億元和11.11億元,增幅分別為19.12%和2.14%。

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憂,部分信托公司業績在去年出現了小幅下滑。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山東國信歸屬公司股東凈利潤約為6.28億元,同比下降5.4%;去年江蘇信托實現營業收入25.63億元,同比下降20.77%;中融信托同期則實現凈利潤13.73億元,同比下降21.42%。

對此,一位資深信托研究員分析稱,信托業進入轉型期以來,在新的收入來源形成與傳統盈利模式趨弱之間存在一個銜接過渡期。部分轉型不夠及時的公司,其營收及發展也因此受到影響,行業分化不斷加劇。

信托管理規模大幅壓降

除了近年來行業一直存在的分化態勢,2020年信托公司年報還透露出新的趨勢,即信托管理規模的大幅壓降。

中信信托年報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公司信托資產余額為1.22萬億元,相較2019年底的1.57萬億元減少3500億元。與此同時,平安信托2020年主動壓降通道性業務規模505億元,壓降融資類業務規模317億元,壓降房地產業務規模315 億元。另外,經緯紡機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融信托的信托資產總規模為7176.3億元,較去年初的7654.52億元減少478.22億元。

“去年在嚴監管背景下,融資類信托規模的壓降速度明顯加快,公司的相關規模也在2020年初的基數上壓降了20%,今年預計還要再壓降20%,所以這兩年能夠看到行業整體規模明顯減少。尤其是頭部公司由于基數較大,壓降的體量會更大。”滬上一位信托公司高管直言。

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行業整體的信托資產規模為20.49萬億元,相比于2019年末的21.6萬億元,下降超1萬億元。

轉型腳步仍在加快

在信托公司管理規模壓降的同時,業務結構卻在不斷優化,行業轉型步伐逐漸加快。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江蘇信托存續主動管理類信托規模為1904.24億元,占比為60.56%,較當年初增加1192.43億元,漲幅高達113.17%。山東國信2020年實現信托業務收入11.55億元,其中主動管理型信托產生的收入為人民幣8.98億元,占比約為78%。

今年以來,各信托公司的凈值化轉型也不斷提速。用益信托數據顯示,截至4月12日,今年以來共有226款集合類TOF產品成立,相比于2020年全年274款的成立數量,標準化產品關注度顯著提升。另外,據中國信登統計,今年3月新增家族信托產品規模較近12個月均值上升近四成。

用益信托研究員喻智認為,大力發展標品業務已成為信托公司的共識,但整體來看,信托公司投研能力和主動管理能力目前略顯不足,后續隨著信托公司差異化優勢的顯現,投資于股票、債券等標準化品種的產品有望不斷涌現。

關鍵詞: 我國信托業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