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正文

我國險企舊版重疾停售在即 健康險迎高光時刻

來源:時代周報2020-12-23 08:59:44

伴隨上市險企11月保費數據披露,2020年保險業規模版圖浮出水面。

2020年前11個月,A股五大上市險企中國平安(601318.SH)、中國人壽(601628.SH)、中國人保(601319.SH)、中國太保(601601.SH)、新華保險(601336.SH)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23270.5億元,同比僅增長4.30%,較前10個月5.16%的同比增速持續回落。

其中,新華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奪魁”,1-11月同比增長17.2%;中國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8.29%次之;中國太保原保險保費收入排第三,同比增長3.48%。

從具體板塊來看,今年前11個月,五家上市險企中的五家壽險公司和三家產險公司合計保費收入增速均有所下降,兩家健康險公司仍維持高速增長:人保健康和平安健康合計保費收入393.79億元,較去年267.47億元同比增長47.23%。

12月20日,多名保險業分析師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壽險增速趨緩,車險綜改對車險保費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壓力延續;11月上市險企注意力遷徙,普遍聚焦明年開門紅,保費增速放緩;舊重疾產品即將停售,有望帶來健康險高速增長。

11月以來,上市險企已陸續迎戰“開門紅”。

12月20日,招商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鄭積沙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各公司2021年開門紅預售情況理想,同比實現較為明顯增長,扭轉此前銷售頹勢,且保費平臺均勻穩定,持續性較好。從長周期視角看,明年將是我國保費周期即將迎來向上拐點的重要時刻,“開門紅”只是一個開始。

五大險企保費增速現分化 新華保險增幅領跑

11月,5家A股上市險企合計實現原保費收入1334.7億元,環比下滑3.5%,同比下滑8.1%。這一月,除人保壽險保費規模同比大增14.38%以外,中國人壽和太保壽險、平安壽險保費增速均下滑,新華保險11月單月保費同比大幅下滑37.34%。

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峰直言,“由于各險企將重心逐漸偏向布局2021年開門紅,除人保外,其他三家險企11月單月保費出現明顯下滑,預計12月保費收入繼續承壓。”

從前11月的整體數據看,五大上市險企保費合計2.3萬億元,略增4.3%。具體來看,五家上市險企保費收入排名與去年同期相比并無變化,中國平安保費收入總額仍為五家上市險企中第一位,達7297.27億元,同比增長0.98%;新華保險領跑保費增速,其前11月保費收入1525.7億元,同比增長17.19%。

12月20日,一名上市險企的內部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今年行業整體受疫情影響較大,導致保險增速放緩,目前各家在進行差異化打法,有的在沖刺四季度業績,但很多險企因今年情況欠佳,直接選擇“放棄”,押寶明年一季度開門紅。

今年前11月,中國人壽實現保費收入5862億元,仍穩居“壽險一哥”之位;在保費增速上,5家上市系壽險公司呈分化態勢。前11月,新華保險的保費增速領先,中國人壽的同比增速為8.3%;平安壽險、太保壽險、人保壽險分別下滑3.8%、1.9%、4.2%,保費相較去年同期,還有一定缺口。

在一定程度上,這是受躉交業務的影響。開源證券最新分析報告認為,人保壽險憑借躉交業務上量帶動同比大幅提升,11月單月新業務保費達成29億元,同比上漲46.58%;新華保險四季度躉交業務暫停,造成單月壽險保費收入同比下滑。

財產險方面,車險綜改的壓力延續。前11個月,3家產險公司合計實現保費收入7973.91億元,同比增長5.11%,增速有所下降。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產險分別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989.16億、2624.49億和1360.2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15%、7.73%和12.76%。

泰康在線副總裁左衛東公開表示,車險綜改后,車險市場保費規模預計將下降。從成本結構看,對險企來說,這次改革帶來的直接結果是賠付率上升、費用率下降,改變了車險的成本結構,這就要求險企放棄粗放式經營,具有更強的風險識別能力,對不同風險的客戶做到差異化定價。

舊版重疾停售在即 健康險迎高光時刻

2020年前11月,與壽險、產險公司大不相同,健康險公司的保費保持高增速。

人保健康1-11月實現保費306億,同比增長46.3%,11月單月保費18億,同比增長89.9%;平安健康實現保費87.56億元,保費同比增長50.6%,11月單月保費增長42.1%。

根據銀保監會數據,截止到2020年10月,我國健康險保費收入過去五年來復合增長率為28.71%,健康險保費收入占行業保費收入比重從五年前的9.79%提升至當前的18.08%,商業健康險發展快速。

早在年初,銀保監會等聯合發布《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力爭到2025年商業健康保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據此測算,未來5年健康險復合增速需為20%左右。

12月9日,政策再加碼,國務院部署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措施。眾安保險健康險事業部總經理楊楠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此措施推動商業人身保險,尤其是商業健康險進入發展快車道,在健康中國戰略和醫改的大潮下,商業健康險正在面臨巨大發展機遇。”

商業健康險“風口”將至,恰逢舊重疾產品停售在即。往年,“年金+萬能”一向是險企開門紅的主力,伴隨今年12月重疾險新定義的落地、1月31日之前舊重疾停售,有效刺激了重疾險市場需求,助力了2021年開門紅產品銷售量。

大和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新華保險開門紅預售情況比預期好,該集團在12月專注于年金產品,將在2021年1月轉為重大疾病保險產品。”

鄭積沙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舊重疾險產品停售及春節錯期因素影響,有望帶來1月健康險保費的高速增長。2021年2月和3月,在新重疾降價的推動下,競爭力提升疊加疫情低基數等因素,健康險保費銷售也可企穩,快速增長有望持續貫穿整個一季度。

伴隨各大保險公司開門紅大戰逐漸升溫,銀保監會發聲引導“合規開門紅”。

12月20日,一名接近中國平安的保險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今年平安的開門紅情況基本符合預期,由于最近受開門紅監管持續加強影響,各大險企普遍較為低調,理性面對和淡化開門紅概念,嚴防銷售誤導等違規行為。

鄭積沙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由于各家開門紅準備充分,初期年金險保費超高速增長大概率不可持續,但是后續隨著持續營銷、流動性相對充裕、年金險吸引力邊際提升等因素的持續發酵,年金險保費銷售預計將從超高速增長回落至高速增長狀態。

(記者 黃坤)

關鍵詞: 險企,健康險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