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正文

5G到底如何賦能千行百業?未來創新發展如何推進?

來源:中國網財經2020-11-23 15:49:41

“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發展,將推動制造業從傳統的局部信息化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全面加速轉型,同時也為5G落地應用開辟巨大空間。”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賦能千行百業 中國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2020)》序言中寫到。

那么,5G+工業互聯網發展現狀如何?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5G到底如何賦能千行百業?5G+工業互聯網融合對GDP、對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2020年5G+工業互聯網大會11月19日-21日在武漢召開,看看政產學研各界大咖如何解析5G+工業互聯網。

5G+工業互聯網發展現狀如何?面臨哪些挑戰?

“我國5G商用一年多來,已建設5G基站近70萬個,終端連接數突破1.8億,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技術先進、運行高效、資源集約的高質量5G網絡正加快建成。” 工信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在會上介紹。

關于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肖亞慶表示,全國建設項目超過1100個,涌現出機器視覺檢測、精準遠程操控、現場輔助裝配、智能理貨物流、無人巡檢安防等一系列應用成果。領先企業推進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的積極性不斷提升,應用范圍向生產制造核心環節不斷延伸,覆蓋行業和領域日趨廣泛。

5G+工業互聯網在推動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變過程中正迸發出磅礴力量。但同時,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產業室原主任史煒表示,對于設備等級較為落后的中小制造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形勢依然嚴峻。目前我國制造業中90%以上的企業屬于中小企業,這其中大部分企業現有的設備,尚不具備智能化數字化采集的能力,升級改造的資金與成本壓力很大,企業承受能力不足。

“標準是搶占話語權的重要手段,我國工業互聯網標準制定在網絡、平臺、安全等領域實現了突破,也正在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但是由于行業與行業之間存在壁壘,目前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推廣難以能形成跨行業、可復制、可推廣的解決方案。”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指出。

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表示,工業互聯網的新時代帶來了新機遇,也帶來了新挑戰,第一大挑戰就是網絡安全。他建議,為了應對新挑戰,工業互聯網應該首選數據驅動的內生安全,并基于內生安全框架,建立起完善的網絡安全協同聯動防御體系。

5G到底如何賦能千行百業?未來創新發展如何推進?

港口無人裝卸、礦山遠程指揮運輸、鋼鐵跨省實時監測控制生產、服裝生產車間實時檢測瑕疵、社區高空墜物精準溯源……

在大會展區,中國網財經記者了解了各家企業展示的5G+工業互聯網的諸多應用場景,那么5G到底是如何賦能這些行業的呢?這就不得不提到5G“大帶寬、低延時、高可靠、廣連接”的特性。

鄔賀銓介紹,目前,激光掃描零件視頻傳輸、5G+AR眼鏡機器視覺質檢等應用利用了5G的超寬帶特性,5G+VR培訓高鐵司機利用了5G的低時延特性,自動駕駛、碼頭裝卸等應用發揮了5G在定位上的優勢,自動泊車、高密度自動編隊、特高壓電網則需要5G高達99.99%的可靠性。

“5G在工業互聯網的應用還有待開拓,5G本身具備的特性還有待進一步開發。”鄔賀銓表示,5G在超寬帶、低時延、定位和可靠性上不斷增強的性能,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究竟能夠用來做什么。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也認為,當前工業互聯網和5G的應用只是數字化、網絡化的階段,5G+工業互聯網新一代智能制造更先進的技術升級還在后頭,比如智能工廠將應用5G+工業互聯網新一代融合的應用,實現加工質量的升級,加工工藝的優化,加快工藝的健康保障,生產的智能調度和管理,建成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工廠。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演講中提到,工業互聯網的未來是與消費互聯網完美對接融合,實現真正的市場導向、市場驅動,這對于推動供給側改革、供給側升級將起到巨大的牽引作用。

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洪添表示,5G+工業互聯網是新興事物,當前應用場景不夠清晰,建議各地各部門結合區域經濟特征,對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進行梳理,針對應用場景聯合工業互聯網生態推動實踐,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

“工業互聯網作為一項賦能技術,20%的市場在消費端,80%的市場要在產業端。”周濟指出,5G+工業互聯網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關鍵支撐,其更大的藍海在智能制造和數字中國。今后15年是5G+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等新一輪工業革命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

從政策端來看,工信部總工程師韓夏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重點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提升行業供給水平,培育5G+工業互聯網的特色生態;三是培育創新應用,鼓勵有能力的地區先行先試;四是增強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完善與5G+工業互聯網的保障制度、機制、手段,構建國家級、地區級、企業級的防護體系。

5G+工業互聯網融合對GDP、對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賦能千行百業,變革應運而生,那么5G+工業互聯網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哪些影響呢?

“5G與工業互聯網、AI,將以三足鼎立之勢支撐數字經濟的發展。”鄔賀銓透露,來自HIS的數據顯示,到2035年5G會使全球增加13.2萬億美元的產出,對GDP的貢獻增加7%。

再來看一組數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同比增長47.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從2018年的6.7%提升至9.9%。賽迪預計,未來三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市場將以14.4%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穩定增長,到2022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將超過9000億元。

“工業互聯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也是實現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的支撐。”徐曉蘭指出,進入萬物互聯時代,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場景的深度融合,推動了整個制造業實體經濟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助力行業實現轉型升級,也是我國產業鏈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的動力支撐。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認為,5G+工業互聯網在產業升級和“雙循環格局”過程中,既是關鍵的技術保障,也是重要的驅動力量。他表示,產業升級本身就能釋放出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且還能幫助各行各業的企業提高競爭力,更好地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

韓夏指出,5G+工業互聯網是前沿技術、融合技術、賦能技術,加快研究5G+工業互聯網的新應用、新模式,對推動產業融合創新、加速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記者 暢帥帥)

關鍵詞: 5G,創新發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