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黨組成員吳宏耀、總經濟師魏百剛介紹“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主要成就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農業農村部總經濟師魏百剛(中國網 鄭亮 攝)
以下為文字實錄:
記者:“十三五”期間,為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農村部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謝謝。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現在農業農村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這個問題先請魏百剛總經濟師回答。
農業農村部總經濟魏百剛:謝謝你的提問。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些年來,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鄉村產業發展的決策部署,依托農業農村資源,加快發展鄉村富民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加快融合發展,努力讓更多的就業機會留在農村、更多的二三產業增值收益留給農民。總結起來,有以下幾方面的舉措和成效:
第一,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2019年,全國建成農產品加工園1600個,發展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8.1萬家,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超過了22萬億元,吸納3000多萬人就業。
第二,大力推進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建設了一批產值超過10億元的特色產業鎮和超1億元的特色產業村,發掘了一批鄉土特色工藝。
第三,加速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建設了一批休閑旅游精品景點,推介了一批休閑旅游精品線路。近期,農業農村部和文化旅游部推介了1000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在“十一”期間成為城市人員下鄉旅游的首選地。2019年,休閑農業接待游客32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了8500億元。
第四,推動鄉村新型服務業發展。2019年,農林牧漁專業級輔助性活動產值6500億元,各類涉農電商超過3萬家,農村網絡銷售額1.7萬億元,其中農產品網絡銷售額4000億元。
在各項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鄉村產業發展的平臺載體加快培育,現在全國已經建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51個,帶動各省和市縣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園3000多個,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000多家,農業產業強鎮800多個。鄉村產業加快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加快融合,已經成為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支撐和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打造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平臺載體,聚焦重點產業,集聚資源要素,強化創新引領,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加快形成以農民、企業和社會多方參與的鄉村產業發展格局。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