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正文

奮力譜寫新時代的山鄉巨變 全面建設現代化新益陽

來源:湖南日報·華聲在線2021-11-12 11:24:57

培養出3位奧運冠軍,輸送的運動員奪得106項世界冠軍、105項全運會冠軍……體育,是益陽的一個文化符號,更是一種城市精神。益陽弘揚中華體育精神,激勵全市干部群眾頑強拼搏、奮勇爭先。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的5年,奮進益陽步履鏗鏘。

這5年,是蝶變——現代農業爭奇斗艷,工業體系脫胎換骨,生態環境涅槃重生。

這5年,是跨越——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7%以上,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穩定在80%以上。

基地綠、產業強、品牌紅,現代農業發展高質高效

10月9日,湖南中億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田間管理員蔣孟彪坐在辦公室,對1200畝農田的溫度、濕度、病蟲害情況了如指掌。他通過智慧農業(物聯網)系統,遠程實時掌握農田里的環境要素,根據大數據分析給出精準解決方案,使田間管理更科學,農作物品質更穩定。

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全省現代農業改革試驗市,彰顯益陽現代農業發展的領先地位。省委期許益陽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當領頭雁,奮力譜寫新時代的山鄉巨變。

益陽不負重托,先行先試,開啟發展現代農業新篇章。去年,該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

傳統農業華麗轉身。規?;?、標準化、機械化生產為農業貼上新標簽,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水平、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均居全省首位。全市創建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3個、省級農業特色產業園49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4個、省級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4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加工企業)10個、省級農業特色小鎮2個。赫山區、安化縣成功申報“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南縣、沅江、大通湖納入了“湖南洞庭香米”國家產業集群創建重點區域。

特色產業拔節生長。安化黑茶、南縣稻蝦、桃江筍竹、沅江蘆筍蘆菇、赫山大米、資陽休閑食品、大通湖大閘蟹等,成為縣域經濟強力支撐。去年,全市茶葉、稻蝦、蔬菜、水產、休閑食品綜合產值突破千億元。安化、南縣、桃江分別獲評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中國生態小龍蝦之鄉、中國竹子之鄉。

品牌創建享譽全國。全市共有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37個,綠色食品認證產品、有機農產品認證產品276個。安化黑茶、沅江蘆筍獲評首屆湖南十大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南縣稻蝦米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獎,桃江竹筍獲評全國農業十大領軍地標品牌。安化黑茶是全國首批、全省唯一中歐互認地標保護產品,成為全省農業品牌建設示范標桿。

深度融合活力迸發。農業與加工、流通、文體、康養和休閑旅游等產業親密相融,涌現出一批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基地)、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桃江縣成功創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安化茶鄉花海、益陽高新區清溪村、南縣羅文村、資陽區紫薇村成為“網紅”。

智慧農業嶄露頭角。全市80多個鄉鎮、1100多個村逐步搭建智慧型生產、監管、營銷、服務平臺,去年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額突破60億元。

有速度、有力量、有后勁,產業項目建設蹄疾步穩

11月5日,從事PCB(印制電路板)研發多年、有50多項發明專利的范紅,成為全球PCB百強企業奧士康的一員“干將”。當天,資陽區啟動“黨建引領、助力千企”“四送”專項服務活動,為區內重點企業送人才、政策、科技和服務。

益陽市把產業項目建設作為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的重要抓手,堅持黨建引領,推動龍頭企業、小巨人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建立完善“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機制,明確項目建設書記扛旗帶頭上、黨員爭先一齊上,幫生產、幫營銷、幫減負、幫融資、幫環境。

營商環境更有溫度。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促項目進度、促企業開工”“百日會戰”等,讓項目落地更快、投產加速。2018年以來,由市領導牽頭,重點對接30多家“三類500強”企業,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地開花。2019年全省優化營商環境試評價,益陽“企業開辦”便利度得分居全省第三。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益陽踐行“三高四新”戰略,重點打造5G應用(數字經濟)、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新材料、生態綠色食品、新型能源及電力裝備、船舶制造、生命健康等10大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去年,全市十大產業鏈實現規模工業產值2400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84%。全市上市公司7家,總數排名全省第4位。31家制造業企業的主打產品,在細分行業市場占有率穩居全國前三。益陽長春經開區成為我省唯一的電子電路板特色產業園區,去年所創產值約占全省電子電路板行業總產值80%。益陽鋁電解電容器集群、安化黑茶產業集群被列為全省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數字經濟異軍突起。益陽不斷深化與華為及其生態合作伙伴與配套企業的合作,引進信維通信、弗蘭德、軟通動力等130多家數字經濟規模企業,去年創總產值531億元,形成獨具特色的“益陽模式”,獲省政府真抓實干表彰激勵。

天更藍、地更凈、水更清,生態環境治理持續向好

雪峰山重巒疊翠,南洞庭候鳥翔集,資江如練穿城過……初冬的益陽,綠意盎然,景色怡人。

益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記“守護好一江碧水”的囑托,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決心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突出環境問題整治經驗入選生態環境部十大先進案例。

水在變清。去年,益陽市國控省控斷面Ⅰ至Ⅲ類水質斷面占88%,較2015年提升21.9個百分點。

為了還大通湖一湖碧水,益陽市在大通湖流域打響垃圾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大型養殖退出、生態修復等7大攻堅戰,實現“退養、截污、疏浚、增綠、活水”。生態環境部門監測數據顯示,大通湖水體水質2019年退出劣Ⅴ類,去年12月達到Ⅲ類,獲評全省“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山在變綠。一座座大山治好傷疤,重現清秀的模樣。

11月10日,記者來到赫山區泥江口鎮南壩村,看到治理后的宏安礦業煥發新顏,巖石裸露的礦區披上新綠,處理后的污水變成汩汩清流。2019年,宏安石煤礦整治成效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中得到肯定。

益陽市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為契機,貫徹落實省委指示精神,全力推進石煤礦山生態治理。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石煤礦山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石煤礦山關閉治理工作方案,建立臺賬,投入資金5.7億元,實施礦渣廢水治理、生態復綠等。目前,全市22座石煤礦山全部完成整改。

天在變藍。整治黏土磚廠、工地揚塵、餐飲油煙,禁止燃放煙花鞭炮、秸稈露天焚燒,淘汰落后產能、發展清潔能源、倡導綠色出行……益陽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并出臺《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編制工作實施方案》等,明確各部門責任,建立大氣聯防聯控機制,瞄準空氣污染頑疾攻堅克難。

去年,益陽市中心城區空氣環境質量綜合指數同比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四。今年1至9月,市中心城區空氣環境質量同比改善幅度升至全省第二。

“深入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譜寫新時代的山鄉巨變,為全面建設現代化新益陽而努力奮斗”——加快打造洞庭湖畔璀璨明珠的故事,益陽正在書寫……(邢玲)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