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末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報送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以來,截至記者發稿,已有23個省市區發布推進試點工作文件,央國企、光伏龍頭企業也紛紛加入到這場萬億級市場規模的開發大潮中。
打開市場化交易
《通知》明確了項目申報試點縣(市、區)的黨政機關建筑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50%;學校、醫院、村委會等公共建筑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40%;工商業廠房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30%;農村居民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20%。
截至2020年底,全國分布式光伏裝機約8100萬千瓦,占光伏發電裝機總量的31%。當前,集中式、分布式并舉將成為新常態,分布式新能源裝機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打開萬億級市場。業內人士分析,試點一旦推開,黨政機關、學校、醫院、村委會等的屋頂光伏安裝會快速啟動。實際上,上海、遼寧以及內蒙古均對屋頂光伏安裝量作出了要求。
另外,《通知》鼓勵試點縣(市、區)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發改能源[2017]1901號)等有關政策要求,積極組織屋頂光伏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
“主要希望大面積推廣屋頂光伏,過去屋頂光伏主要自發自用、余電上網,《通知》明確可以參照2017年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文件,還是希望能夠打開分布式發電的市場化交易,放開隔墻售電。”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分析。
落地有痛點
記者梳理發現,從參與主體來看,部分地區涉及“一企包一縣”“每個試點確定一個業主”等內容。“我認為‘一企包一縣’有些‘一刀切’。”一位企業人士指出,“可以通過市場化運作,比如把屋頂光伏開發權拿出來競爭比選,通過市場化的競爭模式來選擇企業。當然,如果政府和企業談好了‘一企包一縣’,雙方你情我愿也是可以的。”
“早期推廣過程中,會有多種參與模式涌現。如果后期‘一企包一縣’推行不下去,相信會回歸到市場為主的模式,大家都能開發分布式光伏,無非是開發下來后,可以重點由一個企業進行投資。”彭澎說。
部分省份明確先簡單嘗試性推進,提出“選取1-2個有意愿的試點參與申報”,而有些省份已明確工作思路,如甘肅將按照“3+10+X”框架開展工作。
“各個省份的情況不同,方案會有出入。浙江、江蘇這些商業化氛圍更明顯的區域,是有條件做分布式市場化交易的。”彭澎表示,“分布式市場化交易并不容易做,現在來看,選擇能報盡量報的方案較多,鼓勵各地積極參與。”
“試點方案還在摸索階段。建議國家層面為一些先行開展試點的地區出臺一定的優惠政策,比如優惠貸款等,讓試點更好發揮帶動作用。”上述企業人士建議。
實際上,目前已有省份提出了相關優惠政策。青海海西州就提出可以積極探索屋頂光伏電站的投融資模式,采用能源合同管理模式等多種形式,吸引社會資本積極投資。
市場“爭奪戰”激烈
有業內人士分析,央企在分布式業務上將有較高的參與度。“一方面,國有企業要緊跟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另一方面,還有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任務,在近兩年補貼逐漸退坡的大環境下,屋頂分布式光伏的收益率也在逐年降低。”上述企業人士指出。
“整縣推進重點考慮央國企,很重要的原因是收益率是固定數字,對用電戶或當地政府有更多的讓利空間。另外,涉及建筑物防火、運維等問題,大家普遍認為國企承擔責任的能力更強,更有能力承擔賠償,更利于控制風險。”彭澎說。
民營光伏龍頭企業也正積極爭奪市場。中來股份日前表示,將與華為聯手,將千行百業、千家萬戶相融合,為項目制定差別化實施方案;天合光能也緊跟政府節奏,為整縣開發提供從光伏產品到智慧能源的全場景解決方案;易事特集團日前召開動員大會,搶抓“一縣一企”屋頂光伏發展機會。
“民企直接對接整縣的屋頂開發項目,相比央企和地方國企的優勢不會特別突出。因此要盡早、快速參與到當地一些大型項目中。”有業內人士指出。(姚美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