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確定90個兒童友好試點單位;在69個城中村、509個老舊小區改造中,打造兒童活動微空間;在環城水系、中國古動物博物館、書院之城、博物館之城等品牌項目中進行適兒化建設;在四級公園體系建設中,配置兒童友好元素和設施,打造兒童樂園
“這個等候區的選址是學生們‘議’出來的。”日前,參加保定市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工作推進大會的嘉賓們來到保定師范附屬學校門口參觀,副校長高彥芹指著校門右側的一塊區域介紹說,在兒童議事會上,學生們建議在距離校門近的地方設立“夢想等候區”,放學時方便低年級學生找到家長。“只要涉及學生們的事,都拿出來讓他們議一議,根據他們的想法來落實。”
如今,兒童議事會遍布保定各個學校和社區,孩子成了城市建設發展的“小主人”。
去年7月,保定市全面啟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在省內率先發布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動員令”。一年來,該市始終把兒童友好作為建設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的衡量標尺,聚焦“兒童友好”核心關鍵,堅持“一米高度看城市”,滿足兒童多元需求,聚焦深度融合發展,讓城市更有溫度、更具活力、更加包容。
高點定位,繪兒童友好城市藍圖
漫步在競秀區大激店村的兒童友好街區,可以看見在1.5公里的全齡兒童戶外活動區,分布著森林戶外拓展基地、兒童書畫院、兒童之家、兒童滑梯等娛樂空間和游樂設施。9歲的陳沐晴和10歲的葉芯睿是這里的???。
“作為保定市首批兒童友好建設單位之一,大激店村按照兒童友好相關規劃,將街區通過適兒化設計與友好元素的融入,打造適宜兒童生活成長的友好環境,讓孩子們在這里可學、可看、可玩。”競秀區婦聯主席馬新艷說。
一座城市對待兒童的態度,代表著城市的生機與未來。“保定市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作為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中的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的重要支點,高點站位,制定聯動機制、頂層設計、政策支持,全力推動兒童友好從概念走進現實。”保定市婦聯主席段秀麗介紹說。
該市成立了由市主要領導任組長,61個成員單位負責人組成的高規格領導小組,形成“21+6+N”(21個牽頭部門+6個城區+N個其他成員單位)的組織模式。領導小組定期研究、調度、督導,化解難點堵點問題,確保在全域范圍扎實有序推動建設工作。
完善16周歲以下流動兒童登記管理制度,為流動兒童享有教育、醫療保健等公共服務提供基礎;95%的城市社區和85%的農村社區(村)建立家長學?;蚣彝ソ逃笇Х拯c;將兒童活動場所建設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切實加強兒童校外活動場所的規劃與建設……保定市加強頂層設計,發布兒童發展規劃(2021-2030年),讓兒童友好在社會政策、發展環境、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等方面充分體現。
查看保定市2022年20項民生實事項目,對全市287個老舊小區進行適兒化改造、建設恒祥大街兒童公園等事項映入眼簾。“將創建兒童友好城市列入保定市重點工作,將兒童感受最強、距離最近、反響最熱烈的事項納入民生實事清單,不斷擦亮兒童友好城市金名片。”段秀麗說。
拓展空間,讓兒童元素融入城市建設
在保定市河北小學門前,一條條彩色的斑馬線、一只只小腳丫趣味性引導圖總會讓人眼前一亮。“這里還設置了彩虹自行車道、家長等候區以及護學通道,減輕了校園周邊的交通壓力。”河北小學校長武文革說,專門為兒童鋪設的通學路段,既增強了視覺效果,又保障了孩子們的通行安全。
兒童友好,安全先行。為保障孩子出行安全,保定在主城區的55所臨街學校附近設置了250塊趣味交通標志。
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化率已突破60%,城市成為越來越多兒童成長發展的重要外部環境。“在城鎮化進程中,面向兒童的服務供給、設施配備、空間規劃等相對欠缺。”段秀麗說,從“以一米的高度看城市”的兒童視角,打造兒童友好型城市,是城市應有的關懷與溫暖。
口腔科成了“海底世界”,到檢驗科就進入了“蘑菇屋”……走進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仿佛進入了童話世界。“之前,我家孩子進了別的醫院就哭鬧,來兒童醫院就會好很多,這里有玩耍的場地和設施,一玩兒起來就開心啦。”帶孩子來就診的市民王欣瑤說。
保定市實施兒童醫療服務能力提質工程,用兒童視角對門診、病區進行了適兒化微改造,充分消除兒童就診時的緊張害怕心理,打造“空間集約、環境友好、設施完善、技術卓越”的兒童友好醫院。
實施兒童友好試點建設工程。在社區、企業、協會廣泛建點,探索落實“有兒童聚集地方就建兒童之家”理念。全市確定90個兒童友好試點單位,通過示范帶動,建設更多兒童友好空間。
此外,該市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與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相結合,在全市69個城中村、509個老舊小區改造中,打造兒童活動微空間。在環城水系、中國古動物博物館、書院之城、博物館之城等品牌項目中進行適兒化建設。在四級公園體系建設中,配置兒童友好元素和設施,打造兒童樂園。
全程呵護,塑好兒童成長軟環境
“媽媽,這里的兒童繪本又多又好看,下周咱們還來這兒吧。”8月6日,和媽媽一起在保定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參加“書香浸潤童年”活動后離開時,李青原小朋友依依不舍。
有豐富多彩的公益課程、一應俱全的基礎設施,周末的博物館、圖書館、群藝館等公共文化場所,總能吸引一批又一批小客人到訪。
保定市充分利用公共文化空間,打造適宜兒童成長的“軟環境”。“各文化場館在假期時間,面向孩子、家長、家庭開展主題多樣的研學、讀書、會演、競賽活動,把孩子的課堂搬到了更廣闊的天地。”段秀麗說。
在關漢卿大劇院,古詩詞大賽、國風講堂、手工體驗、兒童走秀等兒童文藝活動精彩上演;在公園時代社區,TAI智能挑戰、VR滑雪體驗等匯成的科技盛宴,激發孩子們探尋科技的興趣;在群藝館小劇場,“小戲骨”表演老調經典劇目《潘楊訟》《紅衣仙子》婉轉生動,盡顯風采……一場場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孩子們留下多彩快樂的童年。
遇到校園欺凌怎么辦?陌生人給的飲料能不能喝?日前,淶源縣檢察院舉辦“法治課堂”活動,吸引眾多學生參與。巡講團講師結合一個個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問題,通過現場表演、情景再現的形式,將相關法律知識融入其中,讓孩子們主動思考、主動參與,從而掌握了相關法律知識,提升了自我保護能力。
在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過程中,保定市充分發揮政法機關職能作用,不斷織密兒童保護網絡體系,打造健康成長的安全環境。
去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組織法治巡講團深入300余所中小學校開展巡講,5萬余名學生聽講;開設“護蕾法治小課堂”,30余萬名學生聽法治講座;設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3萬余名孩子參觀;設立一站式詢問救助中心18個,實現全域覆蓋……有效維護了兒童的合法權益。
不久前,保定市中級法院與婦聯共同搭建了“德潤直隸·家庭教育指導平臺”。“平臺整合法律宣傳、學校教育、心理指導等專業課程,使線下發令、線上學習相互融合。”市中級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建立說,全方位、立體化推進兒童家庭教育和兒童保護工作。
傾聽兒童聲音,看見兒童需要,尊重兒童想法,兒童友好的“溫暖陽光”正照亮古城每個角落。(李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