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進入經濟和社會全面數字化轉型的階段,而2021年正是開局之年。”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互聯網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煜波日前在施耐德電氣2021“推動可持續,加速數字化”創新峰會上表示。
數字化轉型快速進入下半場,“深度”轉型成為主題,留給企業的時間似乎并沒有想象中的充裕。
對比幾年前與當下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狀態,施耐德電氣副總裁、服務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陳蔚蔚在峰會上表示,原來很多企業處于觀望狀態,想看看“吃螃蟹”的企業轉型效果如何?投入是不是有回報?但現在更多企業開始迫切地想加入到轉型的大潮中,不再想“要不要”,而是想“如何做”。
面對這種趨勢,陳煜波表示,與工業經濟時代相比,企業從整個商業模式到組織架構,方方面面的戰略策略層面都需要重新設計。“但企業不能一下子想清楚,這就需要行業領先企業的幫助,從頂層設計開始提供專業的企業咨詢服務和學術咨詢服務,明晰方向,并且不斷迭代更新。”
在陳煜波看來,能提供這種頂層設計咨詢業務的企業,首先,要有具備行業專有知識和數字化素養的人才;其次,能從整個價值鏈角度來進行整個系統的優化,能夠很好地平衡短期和長期,帶動上下游一起發展。“未來的競爭已經不再是一個企業與一個企業的競爭,而是一個價值鏈跟另一個價值鏈的生態競爭。”
當前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企業中,相當一部分是傳統企業,這些企業通過數字化手段能夠提升效率、減少設備損耗和更多產能,得到“真金白銀”的收益;另外一種則是如數據中心、芯片、新能源等高科技企業。這些企業得益于更多新技術的應用,更傾向于通過數字化轉型成為數字化、智能化,甚至是全綠色的低碳企業、工廠和園區。
“不同類型的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訴求不同,但在進行數字化過程中,所有企業都面臨類似的問題。”陳蔚蔚認為,數字化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需要既懂行業又懂數字化的專業機構介入。
(記者 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