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繼續保持恢復向好態勢,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8.3%,其中金融支持對經濟恢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和保障作用。中國銀保監會于日前召開以“一季度行業發展情況”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銀保監會統信部副主任劉志清、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丁曉芳等出席發布會,并就一季度信貸運行特點、如何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普惠金融提出的要求等問題作出回答。
劉志清表示,今年一季度銀保監會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助力市場主體渡過難關、恢復正常經營和生活,充分挖掘新動能和新的增長潛力,同時處理好恢復經濟與防范風險的關系,銀行業保險業保持了平穩運行的良好態勢。
數據顯示,一季度末,銀行業總資產329.6萬億元,同比增長9.2%??傌搨?02萬億元,同比增長9.2%;人民幣貸款增加7.7萬億元,同比多增5741億元,繼續保持適度增長,為經濟恢復和保市場主體提供穩定資金支持;不良貸款余額3.6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183億元,不良貸款率1.89%,較年初下降0.02個百分點,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比例81.5%,繼續保持在較低水平;銀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長1.5%,實現了正增長,為保持合理的資本補充和風險抵御能力提供了堅實基礎。
投入實體經濟各項資金增長合理適度
現階段銀行信貸是我國實體經濟融資的主渠道。就一季度信貸運行特點,劉志清表示,今年以來,銀保監會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從目前情況看,一季度銀行保險機構投入實體經濟的各項資金增長合理適度、效率顯著提升,較好滿足了實體經濟恢復發展需要。
一是信貸增長平穩適度。推動銀行根據宏觀經濟運行狀況,適度把握信貸投放節奏,保持信貸規模合理增長,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一季度人民幣貸款新增7.7萬億元,同比多增5741億元,增速為12.6%,在去年較高基數上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延續了平穩增長的良好態勢,為支持實體經濟恢復增長、市場主體恢復經營創造了良好的金融環境。
二是信貸結構持續優化。新增信貸資源重點向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制造業、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傾斜。一季度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制造業貸款分別增加2萬億、4002億、1.2萬億。一季度末,科學研究服務業、信息技術服務業貸款同比分別增長22%、18.7%,遠超各項貸款增速。加大對綠色環保領域的資金投入,去年末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規模近12萬億元。信用貸款規模擴大,一季度末同比增長20%。同時,房地產貸款增速進一步下降,一季度末降至12%,為八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繼續低于各項貸款增速。
三是債券投資繼續增長。銀行保險機構積極推動直接融資發展,加大對國債、地方政府債券發行以及企業債券融資等的支持。一季度末銀行保險機構債券投資余額達到69.8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7萬億元。
肖遠企進一步表示,在過去這一兩年出現疫情以后,西方國家都在搞大規模的量化寬松,搞非正常的貨幣政策,進行強烈的刺激。但是中國沒有,還是實行比較正常的貨幣政策,央行資產負債表略有增長,不像西方很多國家央行資產負債表大幅擴張。“社會融資規模增長來支持國民經濟發展力度沒有降低,反而有提高。同時,我們避免了搞非常規的貨幣政策、非常規的信貸刺激,避免了可能帶來的負作用。”
推動建成具有適應性、可持續、高質量普惠金融發展體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增強金融普惠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務必要做到小微企業融資更便利、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丁曉芳表示,銀保監會正在會同相關的部門研究制定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在“十四五”期間建成具有適應性、可持續、高質量的普惠金融的發展體系。
據丁曉芳介紹,銀保監會從四方面推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增量提效。一是金融供給增量方面,總的目標是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繼續實現增速、戶數“兩增”,其中五家大型銀行要增長30%以上。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要繼續穩中有降。截至今年3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45.66萬億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6.81萬億元,同比增速33.87%,較各項貸款增速高21.39個百分點;有貸款余額戶數2740.04萬戶,同比增加531.75萬戶。其中五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速55.78%;一季度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5.6%,較2020年下降0.28個百分點。
二是優化結構方面,繼續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款投放,增加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的中長期信貸支持。要求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2021年新增小微企業法人“首貸戶”數量要高于2020年。今年一季度,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新增小微企業法人“首貸戶”7.91萬戶,比去年同期多增3.75萬戶。
三是機制和能力建設方面,繼續深化“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銀行內部績效考核體系中,普惠金融類指標比重占比要不低于10%;大中型商業銀行在內部資金轉移定價中,要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給予不少于50個基點的優惠。進一步細化落實授信盡職免責和不良容忍度要求,同時,綜合運用金融科技優化服務,使金融資源精準“滴灌”。
四是發揮保險增信保障功能方面,進一步探索面向小微企業的保單融資產品,穩健發展出口信用保險和國內貿易信用保險。
(記者 曾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