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公益 > 正文

醫藥購銷新政策出臺 有望徹底治愈我國醫藥腐敗

來源:北京青年報2021-04-16 15:22:10

醫藥圈接連“地震”,引發社會廣泛關注。4月12日,財政部發布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對19家醫藥企業作出行政處罰。被罰企業存在使用虛假發票、票據套取資金體外使用,虛構業務事項或利用醫藥推廣公司套取資金,賬簿設置不規范等違規行為。同一天,浙江省藥械采購中心發布通報,哈爾濱譽衡制藥的價格和招采失信等級評定為“嚴重”,暫停該企業鹿瓜多肽注射液在浙江省掛網交易。這是全國首例信用評價達到“嚴重”等級的治理案例。

有人認為,從處罰金額等指標來看,這兩起事件似乎沒有達到“兩連震”的地步。首先,被罰藥企違規套取的資金少則幾千萬元,多則上億元,處罰額度卻只有3萬到5萬元,兩相對比,藥企付出的代價并不大。此外,暫停藥企掛網交易看似嚴厲,但暫停不是禁止,是否能讓藥企更加珍惜“信用羽毛”,也有待觀察。

看上去,這兩起事件既沒有格外嚴厲的處罰,也不存在緊密的內在聯系,其實不然。兩件事同時發生說明醫藥領域的反腐工作走向深入,預示著懲治醫藥腐敗的新力度與新思路,是向藥價虛高再開新刀。

醫藥購銷“兩票制”,讓中間加價無法操作,可以斬斷醫藥腐敗的中段鏈條。取消藥品加成、嚴管并分流醫藥代表,則可以斬斷醫藥腐敗的末端鏈條。但是,如果前端鏈條存在漏洞,比如,藥企可以將藥品推廣費用通過做假賬、虛構業務等方式“塞進”成本,進而組織推廣活動甚至直接給“暗扣”,就可繞過“兩票制”,也無須醫藥代表“過手”,醫藥腐敗仍然可以潛滋暗長。

因此,站在懲治醫藥腐敗全鏈條的角度看,此次處罰19家違規藥企確實必要又及時。若將兩起事件聯系起來,說明懲治醫藥腐敗的力度日益增大,手段也更加豐富。雖然藥企違規資金之大、處罰金額之小,但是涉事藥企已經受到現行會計法規定下的頂格處罰。目前會計法正在修訂中,預計新會計法實施后,相關處罰的標準將大幅提高。

只有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才能開啟懲治醫藥腐敗的新時代。藥企可以不在乎罰金,但不得不在乎市場準入資格。假如一家藥企被禁止掛網銷售,就意味著這家企業將被逐出市場,事關生死存亡,藥企不得不仔細衡量違規可能付出的代價。而先暫停,再根據藥企修復信用的情況決定是否讓其進入市場,這個規定既符合信用管理規則,又利于企業改過自新。

懲治醫藥腐敗迎來了關鍵機遇,也面臨不進則退的挑戰。醫藥購銷新政策的出臺,讓老的腐敗行為難以為繼,新的腐敗行為還沒有形成趨勢,此時一鼓作氣,有望徹底治愈這個多年頑疾。近期密集的行動已經釋放出了信號,預示著懲治體系將變得更加嚴密??梢灶A見的是,帶金銷售將不再成為藥企的生存之道。只有加大研發與創新力度,將質量和價格當成核心競爭力,才是藥企應恪守的準則。

(記者 時本)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