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住建委就《關于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實施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十四五”期間,本市實施綜合整治的老舊小區需因地制宜逐個明確小區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內容,并推出“菜單式”改造,除9項必須改造內容外,居民還可根據意愿選擇完善、提升類改造內容。
公共區域改造應因地制宜
在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實踐中,改造改什么、改多少、如何結合空間和環境合理規劃,時常意見不一。此次出臺的征求意見稿首次明確了適老化改造的內容。
征求意見稿提出,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包括通行無障礙改造、公共空間適老化改造、室內居住環境改造、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增加居家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五大方面。以老年人最關心的通行無障礙改造為例,單元門、坡道、電梯、扶手等公共區域建筑節點的無障礙改造,小區道路的路面平整,以及為老樓加裝電梯或安裝爬樓代步器,都屬于此范圍。
征求意見稿明確,涉及到小區道路、綠地空間、共同活動場所等公共區域的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應與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同步施工。每個納入綜合整治的老舊小區,應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小區現實情況,因地制宜確定公共區域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內容,并在責任規劃師的指導下制定專項設計方案,按“圖”施工。
居民可按“菜單”選擇項目
單元門、住宅樓出入口、公共綠地……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包含方方面面,居民如何選擇?記者注意到,為方便居民合理制定改造方案,征求意見稿推出“菜單式”模式,將改造分為基礎類、完善類和提升類,基礎類是必須改造的內容,完善類和提升類是居民可根據意愿選擇的內容。
具體看,基礎類改造有9項,包括住宅樓出入口無障礙改造、小區內人行道路無障礙改造、小區內主要道路至住宅樓單元門增設夜間照明系統、小區內導引指示標志系統適老化改造等。完善類改造有9項,包括小區綠化與公共場地整治改造、老年人活動場地增設健身鍛煉器材及使用指導說明、老年人活動場地及散步道沿途增設休憩座椅和公共娛樂設施、小區內公共設施出入口無障礙改造等。提升類改造共有11項,包括有條件的四層及以上無電梯住宅安裝爬樓輔助設施或加裝電梯、小區住宅樓棟入口附近設置無障礙停車位、有條件的可設置老年餐桌或老年食堂、小區增設提供全日照料服務的中小型養老機構等。
征求意見稿明確,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與無障礙環境建設中的基礎類改造,以及加裝電梯或安裝爬樓代步器,可按相關規定享受市區財政補助。同時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適老化改造運營,支持社會資本通過項目融資、公司融資等方式向金融機構申請中長期貸款。
居民住所也可適老化改造
室內門檻多、地磚不防滑、衛生間窄小……若有老年人想對自家的居住環境進行適老化改造,該怎么做?征求意見稿也給出了指導方案。
征求意見稿明確,有室內適老化改造需求的居民,可委托專業機構進行評估,依據評估結果確定改造方案,擇優確定改造施工單位,簽訂改造施工協議,經老年人或者其監護人簽字確認后實施。同時,特困供養、低保低收入的高齡和失能老年人家庭進行室內適老化改造的,還可獲得階梯式補貼。
征求意見稿還提出,支持物業服務企業參與養老服務。同時,為鼓勵小區存量資源再利用,業主共有的公共房屋和設施,經業主共同決定后,可交由物業服務企業統一改造用于居家養老服務;政府所有的閑置房屋和設施,也可委托物業服務企業或養老服務機構用于居家養老服務。
(記者 趙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