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30日表示,全球各經濟體復蘇速度不均衡,中國和美國正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兩大引擎。
格奧爾基耶娃當天參加美國外交學會在線研討會時表示,得益于額外的政策支持和發(fā)達經濟體廣泛接種新冠疫苗,全球經濟復蘇基礎更加堅實。但各經濟體內部和地區(qū)之間的復蘇前景正呈現(xiàn)“危險的分化”。當前重要的是確保脆弱經濟體擁有公平的疫苗接種機會,使經濟復蘇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xù)性。
格奧爾基耶娃指出,中國和美國在全球經濟復蘇中的引擎作用越趨明顯。根據(jù)IMF的預測,到2021年年底,中美兩國國內生產總值將遠超疫情前水平,而全球能實現(xiàn)該目標的經濟體屈指可數(shù)。
展望未來,格奧爾基耶娃認為,全球經濟復蘇仍面臨極高的不確定性,主要取決于新冠疫情的發(fā)展情況,包括疫苗接種進度和新冠病毒變異情況。同時,新興經濟體、低收入和脆弱經濟體財政政策空間進一步收窄,獲取疫苗的渠道更少,或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制約因素。
格奧爾基耶娃建議,各經濟體應出臺更強勁的政策幫助經濟均衡復蘇,包括集中精力擺脫疫情危機、積極開展跨境合作。同時,應繼續(xù)支持勞動力市場復蘇、加大對中小企業(yè)的扶持、為脆弱經濟體提供更多幫助,以及加大在基礎設施、教育和健康等方面的投資,使經濟更綠色、更智慧和更具包容性。
(記者 許緣 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