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滾動 > 正文

深圳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 大力培育安全節能環保產業

來源:深圳商報2022-08-31 09:35:45

一噸碳可以賣多少錢?在深圳有了具體數字。日前,2021年度深圳碳排放配額有償競價發放工作完成,最終成交58萬噸碳,總成交金額2526萬元。

碳排放“有價”,背后是深圳迅速崛起的“綠色產業”。近年來,深圳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大力培育安全節能環保產業。數據顯示,2021年深圳安全節能環保產業實現增加值425億元。

今年6月,深圳出臺《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明確將安全節能環保產業納入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深圳市培育發展安全節能環保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下稱《行動計劃》)提出,2025年,深圳安全節能環保產業增加值突破600億元,將培育一批具有國內、國際競爭優勢的骨干企業和知名品牌,培育年產值超百億企業3家以上、年產值超10億元企業2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00家以上。

市場需求擴大,去年產業增加值達425億元

安全節能環保產業是為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應急救援、能源資源節約利用、循環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雙碳”目標的提出,安全應急與節能環保市場需求持續擴大,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其中在節能環保市場,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國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一季度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2.3%。中國節能環保產業也迎來快速發展,產值超8萬億元,年增速10%以上。

作為國家首批低碳試點城市,深圳通過產業低碳轉型、調整能源結構,持續推動碳排放強度穩步下降。2021年,深圳萬元GDP能耗降至全國平均水平的1/3,處于國際先進、國內大城市最優水平。

在降低“含碳量”的同時,深圳的節能環保產業也蓬勃發展。一直以來,深圳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安全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已經在全國具備了領先優勢。數據顯示,2021年,深圳安全節能環保產業實現增加值425億元。以深圳國際低碳城為例,自2012年項目啟動以來,深圳國際低碳城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企業進駐。數據顯示,2020年,深圳國際低碳城規劃范圍內地區生產總值達163.0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92.9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萬元GDP能耗為0.073噸標準煤,領跑全國。

目前,深圳安全節能環保產業中已經成長起一批綜合實力強的龍頭企業和創新優勢明顯的中小企業,例如高效電機及控制系統領域的匯川、英威騰等,半導體照明領域的萬潤、九洲、瑞豐、雷曼等,水污染治理領域的深圳水務,廢棄物處理領域的深圳能源、東江環保、格林美等,節能環保服務領域的鐵漢生態、達實智能、世紀天源等。

應用場景豐富,建筑、照明領域頻現“黑科技”

8月23日,“有深標、品質高”深圳標準認證論壇(建材家居行業專場)舉行,現場發布了10個面向全國的照明行業深圳標準認證產品目錄。

據了解,這是深圳面對LED照明行業發展新機遇,利用深圳標準認證嚴于或優于行業標準,以及安全健康環保的特點,發布的10個深圳標準認證產品目錄。

“要在高效LED照明領域重點發展高品質全光譜照明、智慧照明、Micro-LED(Mini LED)等低碳節能照明技術產品。”6月發布的《行動計劃》提出。

記者注意到,如今在深圳,不僅在照明領域,建筑、垃圾分類管理等領域都運用了不少“綠色黑科技”,比如2021年的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上一面會“呼吸”的綠墻。

“這是中節能鐵漢采用立體綠化專利技術,由公司自主研發的輕型基質、模塊及補光系統與適合室內環境生長的耐蔭植物集合而成,通過靈活的模塊種植工藝,將水泥墻變成一面會‘呼吸’的綠墻。”中節能鐵漢展臺工作人員表示,綠墻可以大幅降低碳排放,改善空氣質量。“每平方米綠墻每天產生25.5—99.4克氧氣,吸收35.4—127.8克二氧化碳,能夠沉降9.61—47.33克污染顆粒。”

在南山能源生態園,通過引入物聯網、智能傳感設備、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一座傳統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也能“化身”為“藝術展館”,市民可以在天空吧咖啡廳遠眺大海、細品咖啡。

在城市安全方面,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支撐研發了深圳市電動自行車綜合安全管理系統,綜合采取衛星定位、5.8G雷達等多種通信技術手段,對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進行監測,提高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行為管控水平,讓城市安全韌性更強。

未來前景廣闊,實現數字化融合是趨勢

“深圳的很多產業都是建立在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上,安全節能環保產業也不例外,與信息技術產業實現了跨界融合。”近日,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能源與低碳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韋福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韋福雷說,未來推動安全節能環保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的融合,推動產業集群逐步演化成相互聯系的產業生態,將會孕育出更多新興業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雙碳’目標引領下,安全節能環保產業有很大發展空間,應用場景廣闊。”

《行動計劃》提出,未來將實施產業數字化融合工程,加快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數字孿生、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在安全應急、節能環保領域的應用。推動主要用能設備、工序等數字化改造和上云用云,開展設備運行監測與工況優化、精準運維、能耗監控等全生命周期應用。探索大數據驅動的智慧環保新模式。(陳小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