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6月全國制造業PMI為50.9%,較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經過連續三個月持續下跌,全國制造業PMI指數已從51.9%回落1個百分點。
連月來,受大宗商品高價影響,不同行業供需表現呈現出顯著差異。石油煤炭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供需均有所收縮,但紡織服裝服飾及醫藥等行業產需仍在較高景氣區間。不過當月數據也顯示,受近期一系列保供穩價政策影響,相關原材料價格上漲勢頭已得到初步遏制。
產需兩端一降一升
“雖然有所回落,但6月制造業PMI繼續位于擴張區間,制造業仍保持穩定擴張態勢。”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
從分項指標來看,當月制造業內外需仍顯韌性。新訂單指數為51.5%,比上月小幅回升0.2個百分點。但這也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繼續增長,且小幅加快。雖然內、外需訂單指數出現不同程度回落,但受市場需求回暖及年中促銷活動等因素帶動,消費品制造業PMI升至近5個月以來的高點52.2%,內需市場依舊強勁。
從行業來看,紡織服裝服飾、醫藥等行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位于56%及以上較高景氣區間,且高于上月2個百分點以上,產需增長較快。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5月規上企業工業利潤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走勢。數據顯示,受新冠疫苗、檢測試劑等防疫抗疫物資旺盛需求帶動,全國醫藥等消費品制造業利潤增長超八成,消費品制造業利潤增長超三成。
不過,各行業表現差異較大。受大宗商品價格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兩個指數均降至臨界點以下,行業景氣水平下降;汽車制造業兩個指數連續兩個月位于收縮區間,“缺芯”等因素給行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前述因素進一步向生產端傳導。數據顯示,6月生產指數以51.9%較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高于臨界點,表明制造業生產保持擴張,但步伐有所減慢。趙慶河指出,近期部分企業生產活動受到芯片、煤炭、電力供應緊張以及設備檢修等因素影響,生產擴張放緩。
“這與高頻指標表現一致。”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王靜文指出,5月高爐開工率由62.1%下降至61.5%,汽車輪胎半鋼胎開工率由59.3%下降至56.6%,上下游開工率均有下滑。
價格指數由升轉降
雖然大宗商品價格仍處高位,但從數據來看,在一系列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政策之下,制造業原材料價格上漲勢頭得到了初步遏制。
據了解,6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均由升轉降,分別為61.2%和51.4%,低于上月11.6個和9.2個百分點。
“從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看,除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繼續攀升外,其他行業均明顯回落。”趙慶河指出,從出廠價格指數看,大部分行業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幅度較大,均落至收縮區間;但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仍高于70%,產品出廠價格繼續上升。
原材料價格指數出現拐點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近期政策端監管調控。據不完全統計,5月至今,國常會已4次點名“大宗商品”,提出做好市場調節,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及其連帶影響;查處達成實施壟斷協議、散播虛假信息、哄抬價格特別是囤積居奇等行為;幫助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降低成本等。
隨后,國家發改委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相繼趕赴全國煤炭交易中心、北京鐵礦石交易中心開展調研,研究做好鐵礦石等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6月22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公告稱,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決定近期開始投放2021年第一批鋁、鋅、銅國家儲備;次日,國家發改委官方微信發布消息,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與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派出多個聯合工作組,赴有關省市就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問題進行調查。
當前,不同規模企業PMI有所分化但總體穩定。其中,大、中型企業PMI分別為51.7%和50.8%,低于上月0.1個和0.3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在擴張區間;小型企業PMI為49.1 %,高于上月0.3個百分點。雖仍位于收縮區間,但景氣度已有所改善。
“總體來說,我國經濟目前仍處于磨頂階段。”王靜文認為,在房地產和基建支撐下,我國經濟仍有韌性,但是出口增速將見頂回落,居民消費受到就業、收入等方面的拖累,經濟下行壓力也逐漸顯現。“在去年同期較低基數的映襯下,今年上半年的增速仍然可觀,但前高后低已是市場共識。這種情況下政策如何預調微調,仍需密切關注7月底的政治局會議。”(記者 陶鳳 劉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