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滾動 > 正文

我國是全球首批5G商用的國家之一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2021-06-02 10:34:17

“我國是全球首批5G商用的國家之一,5G技術、產業、應用均邁入了無人區,特別是面向工業,推動5G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創新沒有先例可尋、沒有經驗可見、沒有標準可依,需遵循移動通信技術演進、網絡建設、市場發展的規律,立足國情,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5G發展之路”。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劉烈宏在5月27日采礦行業“5G+工業互聯網”現場工作會上做了上述講話。

當前,5G+工業互聯網是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最活躍的領域,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5G和工業互聯網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陸續出臺了《“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推進方案》《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關于加快推動5G發展的通知》等文件,深入推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引導產業界提升網絡關鍵技術產業能力、創新應用能力、資源供給能力。在去年年底又印發了《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深化“5G+工業互聯網”行動。各地方也紛紛出臺支持工業互聯網、5G的相關政策,近20個省市充分利用現有政策資金渠道加大對“5G+工業互聯網”的支持力度。產業各界探索“5G+工業互聯網”應用的熱情高漲,基礎電信業、工業企業、解決方案提供商積極合作,5G應用正由生產外圍生產現場監測、廠區智能物流等場景應用向產品協同研發設計、遠程設備操控等各環節深層次延伸,涌現了一批“5G+工業互聯網”應用案例。

本次在山西太原召開的采礦行業“5G+工業互聯網”現場工作會上,發布了第一批“5G+工業互聯網”十個典型應用場景和五個重點行業實踐。

協同研發設計、遠程設備操控、設備協同作業、柔性生產制造、現場輔助裝配、機器視覺質檢、設備故障診斷、廠區智能物流、無人智能巡檢、生產現場監測等十大典型應用場景覆蓋了工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質量檢測、故障運維、物流運輸、安全管理等核心環節,體現了數字化研發、智能化制造、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精益化管理等工業互聯網六大模式。這些典型應用場景在電子設備制造業、裝備制造業、鋼鐵行業、采礦行業、電力行業五大國民經濟重點行業得到了一定規模的應用,形成了規模復制推廣的良好基礎和巨大應用潛力。

在工信部的指導下,在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通信行業主管部門的統籌協調下,采礦企業結合自身發展的緊迫內生需求,聯合通信企業、解決方案提供商,面向行業發展痛點,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培育出一批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涌現出了眾多優秀應用案例。當前采礦業已成為5G+工業互聯網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之一。本次現場工作會上,發布了采礦業“5G+工業互聯網”案例集等優秀成果,匯編了國內采礦業龍頭企業的43個應用案例,展現了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采礦業的廣闊應用前景。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華為、中興等企業現場展示了“5G+工業互聯網”的最新實踐,山西焦煤集團龐龐塔煤礦、陜西陜煤集團渝北煤業小保當煤礦、內蒙古白云鄂博鐵礦以及山東黃金集團金山島金礦等四家企業通過直播連線的方式匯報了各自“5G+工業互聯網”應用情況。行業協會、基礎電信企業、設備制造企業、解決方案提供商等九家單位還通過座談會的形式分享了各自在推動采礦業“5G+工業互聯網”應用的經驗、需求與建議。通過這些優秀案例、現場展覽和連線匯報,深刻感受到采礦業對于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積極性和迫切性。

5G是采礦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剛需”,不是“錦上添花”、可有可無,也不是“細枝末節”、無關緊要,而是切實解決采礦企業當前發展痛點和難點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是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礦業的開采、運營、管理模式的“法寶”,“5G+工業互聯網”在采礦業應用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一是5G技術高效支撐井下綜采設備的遠程操控,實現“機進人退”。掘進機、采煤機、液壓支架等設備通過5G技術具備了實時遠程操控功能,可以使實現對爆破、采掘、傳輸全過程的高清監測與控制。據與會煤礦企業反饋,5G在井下應用以后,采掘控制面至少后退200米,使得井下工人遠離井下高溫、高濕、高粉塵等惡劣的工作環境,極大降低井下工作強度,解決了傳統人工作業操作危險系數大、勞動強度高的問題。二是5G新技術可以支撐井下工作面的遠程監控,助力井下自然災害防治和人員管理。5G結合智能傳感等技術可以便捷地采集井下各類環境參數、設備工作狀態、人員動作及運動軌跡等數據,實現對生產現場和特定區域的實時環境監控、行為高精度識別、報警預警管理,解決了監測環境危險、安全要素復雜、回傳數據量大等難題,減少水、火、電、瓦斯、冒頂等事故對工人生命安全帶來的風險。三是5G技術助力實現井下作業的少人化、無人化,有效緩解招工難問題。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加之勞動力結構的失衡,以及出于對于傳統采礦業惡劣工作環境的顧慮,很多年輕人寧可送外賣,不愿意到井下采礦,采礦業很難招到40歲以下的員工,招工難問題日益凸顯,單純依靠廉價勞動力從事采礦行業的用工模式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新時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通過5G等新技術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顯著改善工作環境,把工人從生產一線換下來,促進礦工從“黑領”向“藍領”的轉變。四是5G技術助力礦山設備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大幅提升井下采掘效率。5G高效契合井下掘進設備的實時移動性需求,可以顯著提升綜采設備的工作效率;5G網絡推動礦山IT與OT融合,通過網絡互聯實現數據互通,改變企業經營管理模式,促進企業提質降本增效,為企業精益化管理提供重要途徑。據與會企業反映,采用5G等信息化新手段以后,生產效率預計可以提升20%到30%。按照日產一萬噸、每噸煤六百元測算,如果生產效率提升20%,則企業年均增效將達4億元。

鑒于“5G+工業互聯網”在采礦業表現出的廣闊前景和巨大潛力,各地方、各行業對于利用“5G+工業互聯網”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表現出極大熱情,未來幾年,“5G+工業互聯網”將從打造“樣板間”加速向出售“商品房”轉變。通過會議了解到,山西省計劃加大“5G+工業互聯網”在采礦業的應用范圍與規模,“由點到面”“由此及彼”,用二到三年的時間,將5G等新技術應用推廣到1000個采掘面,并擴展到煤礦、金屬礦、非金屬礦等多類礦體。除山西以外,陜西、甘肅、河南、內蒙古、山東等地也在積極推進“5G+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探索利用“5G+工業互聯網”驅動采礦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新路徑。后續,“5G+工業互聯網”將從采礦行業、電子設備制造業、裝備制造業、鋼鐵行業、電力行業加速向港口、能源、交通等更多行業拓展,形成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創新應用。

劉烈宏副部長在現場會總結講話中,就采礦業“5G+工業互聯網”后續發展提出了四點要求,一是要夯實網絡基礎,優化網絡部署,有序推進地面行政通信網、井下調度通信網、5G無線通信網、數據通信網等網絡基礎設施的融合部署,按照安全要求實現井上井下網絡互聯互通。二是強化產業支撐,加快標準研制,面向井下特殊環境和安全要求,加快防爆5G基站、網關智能終端等產品的研制,強化產品供給。三是進一步豐富應用場景,探索商業模式,培育行業解決供應商和公共服務平臺,降低中小企業業務的門檻,推進5G+工業互聯網深入生產制造等關鍵環節,推動“5G+工業互聯網”在更多行業創新發展。四是優化生態環境,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礦業企業、基礎電信企業、設備制造企業、科研院所、等產業各方要積極下場參賽,打好團體賽,共筑良好產業生態。

(記者 曹雅麗)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