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出版的《經濟參考報》將刊發記者郭倩、向家瑩采寫的文章《萬億級投資大幕開啟 綠色產業項目落地跑出“加速度”》。摘要如下:
二季度以來,一系列綠色產業項目加速落地。《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遼寧、浙江、內蒙古等地接連發布“十四五”時期綠色產業投資規劃圖,圍繞清潔能源、生態環保、綠色制造等重點領域,一批重大工程浮出水面。在資金來源上,銀行、債券等多元化融資正加速開啟。
4月28日,內蒙古包頭市在第一屆現代能源產業發展大會上簽約30個項目,協議總投資683億元,涵蓋現代能源、循環經濟等多個領域。4月25日,正泰集團數智綠能產業基地項目落戶浙江樂清,計劃總投資150億元。4月22日,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與青海省海西州政府簽署4000兆瓦風光儲氫一體化項目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涉及光伏發電、風力發電、電化學儲能、氫能等建設內容,總投資額214億元。
圍繞清潔能源、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地方政府紛紛敲定未來五年綠色產業投資規劃圖。遼寧“十四五”時期規劃48類重大清潔能源項目,總投資超過8000億元。浙江“十四五”時期計劃安排生態環保領域重大建設項目54個,投資8871億元。內蒙古提出,打造風能、太陽能、氫能、儲能四大新型能源產業,初步計劃“十四五”時期實施30余個項目,完成投資近千億元。
為滿足大規模的綠色低碳投融資需求,多元化融資支持正加速開啟。金融監管部門近期發布多個政策,撬動更多資金投資綠色產業。中國人民銀行下一步將通過貨幣政策、信貸政策、監管政策、強制披露、產品創新等,引導和撬動金融資源向低碳項目、綠色轉型項目等綠色創新項目傾斜。銀保監會多次提出,將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綠色產業,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江蘇銀行日前發布碳中和行動方案,計劃在“十四五”時期氣候融資專項支持額度不低于2000億元,清潔能源產業支持額度不低于500億元,支持減污降碳、清潔能源、清潔交通、零碳建筑等領域重點項目。債券市場方面,僅今年3月,國內綠色債券新發數量達到47只,募資額約847億元。
廈門國際銀行投行分析師任濤表示,當前我國綠色產業資金來源相對單一,建議在前期將綠色信貸與綠色債券納入貨幣政策操作的合格擔保范圍基礎上,可以通過提高綠色信貸不良容忍度、降低綠色資產風險權重試點、優惠利率、綠色專項再貸款、綠色投融資財政貼息和稅收優惠等政策工具以及將綠色信貸納入宏觀審慎評估框架,激勵金融機構為碳減排提供資金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將更多資金投向綠色產業。